-  周星;郝永梅;杨健;邢志祥;吴凡;蒋军成;
埋地天然气管网是城市能源输送的重要基础设施,天然气管廊系统运行安全直接影响城市的公共安全,有效预防天然气管廊火灾爆炸是城市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在天然气爆炸防治领域开展了较广泛的研究。从爆炸特性、泄爆效果、泄爆口设计及泄爆设备4个方面,对城市天然气管廊爆炸特性及泄爆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讨论。天然气管廊爆炸特性主要总结了初始压力、初始温度、点火情况以及当量比一般规律;泄爆效果研究主要概括了泄爆口面积、泄爆口强度及其布置情况;最后总结了泄爆口设计和泄爆导管研究成果,为地下天然气管廊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2022年11期 v.48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涂严暑;朱顺兵;刘昌浩;段毅;
针对硝酸铵的热危险特性,在纯硝酸铵热分解试验的基础上开展有机杂质对硝酸铵热危险性影响试验。试验选择在硝酸铵生产工艺以及氮肥制备中经常出现的乙酸、尿素两种有机物作为杂质添加剂,使用OLT420氧化性液体试验仪研究硝酸铵的火灾危险性,使用SDT同步热分析仪研究含有机杂质的硝酸铵热分解特性试验,通过对比纯硝酸铵的对照组试验,得知乙酸能加快硝酸铵热解速率,使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值降低,乙酸通过降低硝酸铵热解反应活化能增加其危险性;而尿素会抑制硝酸铵的热分解速率,尿素的抑制能力随着其浓度的上升而提高。最后基于Semenov模型,通过数据推算检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
2022年11期 v.48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  黄莺;杜树;郭俊浩;熊文文;
为了能够有效地对煤矿生产安全进行评价,降低煤矿生产风险,利用组合权重法和集对分析法构建煤矿生产安全评价模型。针对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从人员、设备、管理、环境4个方面,确立了19个二级指标,以此构建煤矿生产安全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结合确定煤矿生产安全指标权重,结合集对分析法建立煤矿生产安全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此模型降低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也解决了煤矿安全中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问题。评价结果表明: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分别对应的安全等级为警戒、较安全、安全、危险。煤矿企业可根据此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2022年11期 v.48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陈发祥;何伟杰;朱杭钦;魏林慧;郭进;王金贵;
气体抑爆是工业防火防爆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便于深入探究抑爆系统惰性介质驱动压力对抑爆介质喷射时间的影响、抑爆介质喷射时间对可燃性气体燃爆的影响及不同惰性物料对气体燃爆的影响等,自主设计并搭建了可燃气体抑爆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不仅可以精确控制惰性粉体介质瞬态喷射时间,还可实时捕捉气体燃爆受惰性介质影响的火焰结构演化及超压变化特征。利用搭建的可燃性气体抑爆实验系统开展针对性实验,可探索可燃性气体抑爆性质及其影响机制,有助于提升工业安全防爆基本理论。
2022年11期 v.48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陈黎明;周旭;吴月浩;马二领;
重型设备广泛使用于各类施工现场,由于重型设备车体庞大,导致驾驶员存在视觉盲区,且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施工人员与重型设备交叉作业发生冲突而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安装重型设备接近预警系统,在人员接近设备时进行预警,成为降低类似事故发生概率的有效途径。对重型设备接近预警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对比不同传感器类型的技术特性,结合施工项目现场需求构建基于RFID和AVM技术的重型设备接近预警系统,并对现场实际应用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功能简便可靠,能够有效预防施工现场重型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各类施工现场重型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
2022年11期 v.48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苑艳杰;
以昆明地铁5号线与3号线交叉站点的施工为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GTS模拟地铁5号线车站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结合安全影响评估报告,分析其施工对既有地铁3号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区间地铁5号线施工过程中,既有3号线省博物馆站点主体及附属区间的位移和沉降量均处于安全控制值范围内。该模拟分析对地铁交叉线路施工的位移沉降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2年11期 v.48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  张凤鸣;王晓华;贾文彪;
以西安地铁6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开挖引起地面沉降理论,总结出主要影响区域,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支护结构变形和基坑附近地表沉降。结果表明:在距基坑边缘15 m范围内地表沉降变化量最大;开挖前期地连墙水平位移曲线呈现“悬臂式”变形,在坑底水平位移变形量达到峰值,在底板施工完成后变形量趋于稳定;地连墙嵌入15 m时最大变形位置大致在墙体的0.48~0.86 H,嵌入18 m时为0.53~0.81 H,强大的支护体系有效的抑制了基坑变形,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干扰,保证了紧邻基坑重要文物建筑的安全性。
2022年11期 v.48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 周畅;潘文;张智吉;赵东龙;王有新;
以一栋框剪结构建筑为例,利用粘滞阻尼器进行消能减震设计。采用YJK软件确定其达到目标位移值所需的消能减震器参数和数量,之后使用SAP2000软件建模并附加非线性阻尼单元,对结构输入7条地震波对比分析消能减震设计前后的抗震性能。结果证实,利用附加粘滞阻尼器可使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提高抗震性能并达到抗震设防目标。
2022年11期 v.48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  张拓;
以某消防维修工程为实例,从前期项目规划、系统设计、施工技术、项目管理等方面对消防维修工程中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2年11期 v.48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郝素利;石芬芬;
随着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的试点和推广,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成为了特种设备安全治理的重要举措,基于特种设备安全治理的特点,设计保险参与下特种设备安全治理模式,运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构建了政府部门、保险机构、特种设备相关单位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引入保险机构可有效促使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选择安全运营,且保费与设备风险的动态联动是保险机构起作用的关键,短期内保险机构和政府部门的联动是促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重视安全、提高安全水平的关键。
2022年11期 v.48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  宁浩淼;叶继红;
针对液化天然气泄漏扩散问题,以某石化基地5 000 m~3储罐为研究模型,基于FLUENT对风速和泄漏速率影响下LNG泄漏及扩散影响范围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风速和泄漏速率对气云扩散距离的影响。
2022年11期 v.48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吴其峰;林容宾;
在整车道路试验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诸多安全隐患问题,这些问题可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方面。从可控问题角度分析,同时也是行业内的共性问题之一,即试验样车安全状态不良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如替代件问题),通过专项问题梳理归类、根因分析、对策及实施,并不断PDCA,完善标准体系,推进试验样车安全状态的提升,进一步巩固试验安全。
2022年11期 v.48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  李晶晶;张义军;刘其禹;朱红亚;
为提升船闸闸室载运危险货物船舶事故应急能力,基于情景-任务-能力分析方法,结合应急管理的4个阶段,构建由4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和272个评估项构成的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借鉴国际安全评级思想,设置5种评估方法。综合考虑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以专家打分结果为数据样本,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估指标权重、量化评分结果,并确定分级划分标准。最后将其应用至某船闸开展应急能力评估,结果表明,其各阶段应急能力整体处于中等至优秀水平,相关评估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022年11期 v.48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 李德浩;罗晶宇;王永强;丁秋菊;韩晴;
LNG罐车公路运输事故逐年增加,通过前期事故树对罐式车辆泄漏事故分析,基于清单式安全管理模式和设计原则,结合国内外清单式管理案例和经验,提出了在企业内建立人员和车辆安全检查清单和清单设计思路方法,为日后LNG罐车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建议与参考。
2022年11期 v.48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  曹锋;沈忱;刘长喜;马勇健;陈建;王凯;
为明晰高炉炉缸炉底安全管理,促进高炉炼铁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分析安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炉缸炉底烧穿频发的实际,认为基于“系统风险理论”对炉缸炉底烧穿安全风险的管控,是现有生产力水平下最科学的炉缸炉底安全管理。辨识了炉缸炉底烧穿存在导致火灾、爆炸、灼烫、中毒等安全事故的重大风险。总结炉缸炉底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并参考已有研究,从事前的长寿策略、事中的技术措施、事后的预防与应急三个维度,对高炉炉缸炉底安全风险管控进行了探讨。
2022年11期 v.48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栾铠晨;王学东;
在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指导下研究高速公路安全系统,保障高速公路系统建设,实现国家路网系统的安全畅通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2年11期 v.48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安红昌;
为推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落实“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培养合格应急人才,促进应急领域教育快速科学发展,对比应急管理部成立前后应急领域教育的变化,指出当前我国应急领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多元机制,形成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应急管理部的成立促进了应急领域教育的快速发展,但存在师资短缺、课程体系多样、实践条件缺乏等突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培养目标、人才需求、规范要求和指向要求构建的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多元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的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有利于专业课程体系统一规范和人才培养一致性。
2022年11期 v.48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 王利群;毕雅静;曾明荣;
通过对公开的186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的统计分析,总结当前政府安监人员事故责任追究的根本原因,建议通过科学界定政府安监人员的各项监管责任、有效提高安全监管的透明化和可追溯化水平等方面,合理保障政府安监人员的执法地位,免受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2022年11期 v.48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