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与环保


  • 对我国劳动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

    严介寿;

    <正> 国家监察、行政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安全管理模式是建国以来我国劳动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发展。这个模式的相互关系如下。一、国家监察劳动安全的国家监察是为了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维护安全生产正常秩序,从宏观上控制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而赋予劳动部门及其监察人员的重要职责。其任务有如下几项。 1.立法国家监察的原则是有法可依。目前,国家虽然有了一系列的安全卫生法规,但仍缺少一套完整的安全卫生法来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比如,企业安全卫生状况的好坏仍然取决于企业主要领导人的重视

    1987年1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全国第二届工业防尘学术会议在湖南大庸召开

    朱仑;

    <正> 1987年8月6日至10日,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工业防尘学术委员会与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学术委员会联合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了全国第二届工业防尘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科研、设计、大专院校及厂、矿企业的代表共100名。提交会议的论文共69篇,并编入会议论文集。大会交流论文12篇,其余论文在小组会上交流。会议期间,除了学术交流外,还召开了工业防尘专业委员会,总结了工业防尘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通过讨论,委员们对几年来工业防尘的各个领域的工作,如粉尘检测、工厂防尘、矿山防尘以及除尘设备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作了充分地肯定。对1988年的工作作了初步安排:准备在适当时机召开一次有关粉尘爆炸的专题讨论会;确定召开小

    1987年1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机立窑看火操作与事故预防

    程志源;张铮武;

    <正> 近年来,有些机立窑在煅烧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发生喷火伤人事故是屡见不鲜的。认真搞好看火操作,保持煅烧操作全过程中物料沉落始终处于动态平衡,则是预防机立窑事故的重要环节。因此,笔者想结合长期的操作实践,谈谈机立窑的看火操作与事故预防。一、坚持全风浅暗火连续操作预防异常窑情发生正确掌握机立窑看火操作方法,是保证正常煅烧的中心环节。看火人员必须在看火操作的实践中,注意总结和提高看火操作的技术水平,注意了解煅烧过程中各种因素变化的规律,提高分析判断各种密情的能力。采用“一稳、二固定、三平衡、四勤、四注视”的操作方法。

    1987年1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安全帽的启示

    <正> 今年2月21日,某厂容器一车间在吊装蛇型管过程中,吊车突然断电失去控制,吊着的工件随着惯性滑向正在聚精会神工作的操作工人,在场的同志都惊呆了。只听“啪”的一声,安全帽被砸掉在地上,而操作工人却安然无恙。 1月12日,某厂冲压车间烧炉的铆工李某突然手捂脑袋发出一声惨叫,人们循声跑去,只见李的头部被砸了一条约六厘米长的大口子,流血不止。原来李在工作时未按安全规定佩戴安全帽,被吊车震落的螺栓砸中。两则事例,一正一反,发人深省。希望大家进入工作岗位时,一定要按规定戴好安

    1987年1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通钢七年来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

    于殿宝;

    <正> 工业伤亡事故是一种偶然事件。但它又具有统计规律性。我公司在1980~1986年期间,共发生127起工伤事故,其中重伤103人,死亡36人,现统计分析如下。一、伤亡事故按时间统计分析 1.历年伤亡事故变化趋势图1是近七年发生的伤亡事故与产值的关系图。由图1可见,除了1982年和1986年的伤亡事故是随着产值上升而下降以外,其它年份的伤亡事故都是随着产值的升降而升降的。我们所期望的是产量上升,伤亡事故下降。但是,这一期望值的实现并不是轻而易举能达到的。它与领导的重视程度、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职工的素质、设备的安全程度以及环境状况等等因素密切相关。 2,伤亡事故随月份的变化趋势

    1987年11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露天矿汽车路面扬尘规律及其预防措施的研究

    李春英;陈荣策;吴世跃;

    <正> 露天矿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坑内大气污染的程度也日趋严重。深凹露天矿的深部开采多采用汽车运输,其路面扬尘及尾气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当前,苏联以及其它一些国家的露天矿,为防止路面扬尘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用洒水车或沿路铺设的固定水管通过洒水器向路面洒水;2)喷洒吸湿性强的钙或镁盐溶液;3)路面中掺入粉状或粒状氯化钙;4)用乳液处理专门铺设的路面。目前,我国一些露天矿的山路面防尘,春夏秋季多采用洒水抑尘,冬季洒盐水抑尘。我们在鞍钢大孤山露天矿进行洒水及洒盐水对路面抑尘的研究,以探求两者的抑尘效果。一、公路面洒水抑尘及扬尘规律目前,该矿主要采用洒水抑尘,水源充

    1987年11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易燃易爆场所须谨防静电

    刘俊敏;

    <正> 某化工厂一工人上厕所,在蹲下的一瞬间,“轰”的一声着火燃烧,屁股被烧伤。事故发生后经查实,起火原因是厂里漏泄的苯液流进厕所的粪坑里,使厕所周围存在着苯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而该工人上身穿的是的确良衬衫,下身穿的是晴纶线裤,在脱晴纶裤时,产生了静电并引燃苯蒸气。静电是某些物体之间的相互摩擦,破坏了物体原子中正负电荷的平衡,发生电荷的转移而产生的。静电极易引起爆炸、火灾和静电电击。因此,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必须谨

    1987年1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玻璃纤维扁袋除尘器振打清灰方法的试验研究

    崔兴国;

    <正> 鞍钢弓长岭选矿厂新破碎车间除尘设备以玻璃纤维扁袋除尘器为主,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用电磁铁振打清灰效果不好。为了弄清原因,找到较好的清灰方法,我们进行了现场实际考察与离心惯性力振打清灰实验,认为离心惯性力振打清灰比电磁铁振打清灰效果好。具体介绍如下。一、用电磁铁振打清灰的试验及其分析 1.试验地点及方法地点选在新破碎车间9~#皮带尾部。除尘器用20只扁袋,过滤面积为66平方米。电磁铁振打器型号是MZSI—25型,振打电磁铁重35公斤,行程50毫米。试验方法:在试验的扁袋除尘器上安装好U型压力计,风机开动和振打清灰后,分别标定风压变化情况。风机停止运转后,用

    1987年11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工业企业自动道口安全装置及其应用

    李延信;邓耀星;

    <正> 工业企业铁路道口是行车安全的薄弱环节。随着生产的发展,厂区建筑物增多,铁路和公路运输量增加,车流量增大;厂区绿化、树木成长,再加上某些临时建筑物难以及时拆除,道口接近区段瞭望条件越来越差;道口设备简陋,有的无人看守,管理上普遍欠周。因此,道口事故时有发生。为了改变这样状况,在加强科学管理的同时,必须研制新型道口安全装置,逐步用先进的设备装备道口,以确保安全。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情况的基础上,我们从我国的国情和当前工业企业铁路道口的实际需要出发,先后研制了DK—Ⅰ型(操作台式)和DK—Ⅱ型(台式)道口控制器。接着又研制成一种新型自动道口安全装置,于

    1987年1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国际人机工程、职业安全与卫生、环境学术会议”第二次组委会在京召开

    王得友;

    <正> 中国金属学会于1987年8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国际人机工程、职业安全与卫生、环境学术会议”中方组委会第二次会议,组委会和学委会的15位委员参加了会议。刘培善、林从焕同志传达了1987年6月22日至7月1日澳方组委会主席菲兹杰拉德一行三人来华商谈1988年召开国际会议的筹备工作情况;陆德懋同志汇报了中方论文征集情况。会上,对17个部委50多个单位报送的123篇论文摘要分组进行了认真审查,暂定录用67篇。已正式向录用的论文作者发出通知,要求于1987年10月31日前将中英全文一式二份报送武汉冶金部安全环保研究院。会议对中方论文的代号、中英文全文的征集和组织评审工作做了安排;会议决定向国内外的有关专家发出特邀征文通知;对中

    1987年1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几种清除炉窑高温凝结物的爆破法

    陈汉亮;

    <正> 冶金、建材等工业部门中的高炉、平炉及回转窑,常采用爆破法清除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炉瘤、沉渣等高温凝结物。这些高温凝结物在停炉几天之后,温度仍在400~800℃之间。根据目前爆破器材的发火点(雷管视起爆药的成分而不同:雷汞约在175℃,二硝基重氮酚约为220℃,氨化铝325~340℃,硝酸类炸药一般在160~170℃分解),采用常规的装药爆破方法,是难以满足安全要求的。针对以上情况,国内、外大多采用降温冷却法和隔热法或隔热、降温兼用的办法进行爆破作业。 1.降温冷却法分自然降温冷却和强制冷却两种。我国一些小型钢厂和个别大型钢厂,以及苏联的钢厂大都采用自然冷却法,即停炉之后,凝

    1987年11期 23-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沸腾燃烧锅炉除尘器的选择匹配及除尘新工艺

    李云奇;

    <正> 沸腾燃烧锅炉具有能烧劣质煤,埋管传热强度大,开炉迅速等许多优点。但也有缺点,突出的缺点是烟尘浓度大。一般说来,小型沸腾锅炉(10t/h以下)的烟尘浓度为20~25g/m~3,中型沸腾锅炉的烟尘浓度为40~70g/m~3。可见,沸腾锅炉的烟尘浓度是其它种类锅炉烟尘浓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如不采取一定对策,对环境的污染是严重的。现在,我国约有沸腾锅炉3200余台,蒸发量最小的0.5t/h,最大的130t/h,大多数在4~20t/h之间。在缺乏优质煤的地区基本都采用沸腾炉来供热或发电。随着沸腾锅炉数量的增加,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解决沸腾锅炉污染已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

    1987年11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脚踏简易搬道器

    俞孚众;

    <正> 目前,有些小型矿山的运输轨道没有搬道设施,往往由人用手搬移尖轨来移动道岔。这样,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在道心作业很不安全。为此,笔者介绍一种脚踏简易搬道器(见图1)供这类矿山采用。这种搬道器置于道外,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只要用脚踩动三角支架面,即可来回移动道岔尖轨。这种脚踏简易搬道器的制作简单,成本低,现介绍如下: 用φ16或φ19国钢弯成边长为250毫米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再将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分别用三根长250毫米同样直径的圆钢焊接起来(见图2);上部脚踏平面用φ8或φ6钢筋焊成栅格;中间套轴用长250毫米、内径20毫米的钢管;支架轴用φ19圆钢,

    1987年1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介绍一种无粉尘污染的称量装置

    刘树林;

    <正> 称量装置是工业生产配料中必不可少的设备,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除了对称量设备的计量精度有要求外,还要求不污染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小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因此,我们设计某厂原料加工车间时,在处理多组分粉状原料的配料中,采用了一种简单可靠的称量装置。它适用于多种物料的定点称量和连续密闭式生产线中使用。这种称量装置的称量部分采用GGD25/03型数字式电子称,称量精度为±0.5%。给料设备是管式螺旋给料机,给料密闭、均匀,无粉尘污染。电子称的电磁排料闸门适用于一次称量,一次排料。开关灵活,使

    1987年1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上钢一厂化铁炉内砌炉时发生火灾事故的分析

    <正> 继1986年9月3日邯郸钢铁公司化铁炉发生的一次死二人重大火灾事故之后,1986年10月24日13时,上钢一厂二炼钢厂,正在砌炉的2号化铁炉炉膛内,亦发生了一次同样性质的火灾事故,造成了三名工人死亡。该炉为钢壳竖热风化铁炉。处理量为55t/h,高点离地面36.67米;炉膛内最大直径4.94米,炉底直径2.7米;炉内砌筑的耐火材料,从炉底到5.14米处为碱性沥青砖,5.14米以上为酸性粘土砖和铁砖。砌炉人员从13米高的加料炉口上挂绳梯上、下。这起炉内火灾事故起火突然且火势猛烈。炉内无易燃物品,沥青砖挥发极微,不可能被点燃;现场勘查排除了燃油、煤气、乙炔气等易燃气体引起火灾的可能性。但发现富氧工艺试验的氧气管道的总阀门及风管前的一只截止阀处于开启状态;另外二只直

    1987年1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比比看

    杨钢;

    <正>~~

    1987年11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一起水泥机立窑一氧化碳爆炸喷火事故的分析

    何钢;

    <正> 1985年7月,湖北省某厂发生一起水泥机立窑喷火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两人严重灼伤的重大事故。一、事故经过当班工人在16点接班时,窑面锻烧情况正常。约17点,窑内生料成分发生变化(生料KH过高、铝高、铁低),窑面出现不起火、易炼边的现象。这时看火工便把连续锻烧改为烧一窑卸一窑(机窑土烧)。每烧一窑都需撬松窑边。约21点炼边加剧,停止进料,正准备卸料时,发生小落差,料面塌沉,过半小时又发生一次较大的料面塌沉(落差约1米),窑内炼边从容边壁结至二肋区,约占窑面1/3,而窑上采取全部放风措施,并且继续卸料。21点40分看火工、操作工四个人分三处整窑撬炼边,5分钟后风机工发现窑下料封管冒黑烟,立刻向窑上发停

    1987年11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雄黄矿开采中起火原因与防止措施

    杨昌裕;

    <正> 湖南雄黄矿是我国最大的雄黄产地,已开采1400多年。矿床赋存于石灰岩与白云岩中,属远源低温热液充填雌黄——雄黄矿床,主要矿物是雄黄,雌黄较少。矿体倾角40~80°,用斜井和竖井开拓,空场采矿法采矿,抽出式通风。 1953~1981年曾发生六起雄黄起火重大事故,造成多人砷中毒死亡和多人急性砷中毒。一、起火原因雄黄(AsS)含砷70.1%,硫29.9%,呈桔红色,在空气中表面易氧化,不自燃。该矿雄黄品位合硫化砷90%以上。在开采过程中,引起雄黄起火的直接原因,即点火能源来自: (1)爆破长期以来,开采雄黄矿采用浅眼爆破崩矿,使用2号岩石炸药。火雷管明火起爆。由于矿井深,自然通风效果差,

    1987年1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爆破安全问答(十一)

    普永发;

    <正> 106.在不同温度下爆破器材的性能有哪些变化? 答:温度对爆破器材有很大影响。将100发雷管在一定温度下连续受热48小时,把有一发发生爆炸的最低温度作为雷管的自爆临界温度。经大量试验,普通工业雷管的自爆临界温度一般为100~110℃之间。温度超过100℃普通雷管会发生爆炸;温度低于100℃,普通工业雷管的冲击摩擦感度、发火电流和电桥完好率也会发生变化。当温度为30℃时,冲击试验的爆炸率为20%;温度80℃时,爆炸率提高到90%。温度低于70℃,保持恒温17小时以内,电桥完好率为100%;温度在80~90℃时,保持恒温24小时后,电桥完好率只有43.5%。温度增高,最小发火电流下降,对杂电、静电的

    1987年11期 35-3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粉尘检测技术(十一) 第九章 工业局部排气系统的检测

    <正> 工业局部排气系统由抽气罩(密闭罩)、管路、除尘装置和通风机组成,是改善作业场所空气环境质量有效的控制手段。排气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作业场所空气的质量。因此,在检测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的同时,还需检测所在处的局部排气系统的性能是否达到要求:抽气罩的结构形式、安装位置是否合理,抽风量是否达到控制尘源的要求,外排放粉尘浓度是否达到国家标准,除尘装置的捕集效率是否满足要求。工业局部排气系统一般是局部的、分散的,相对于环境保护的大型空气污染控制,其规模较小。它属于生产性粉尘的控制和排放,与工业上大型炉窑烟气排放是有区别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工业局部排气属于常温(室温)低压条件,其检测方法和环

    1987年11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 会议简讯

    朱仑;

    <正>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学会工厂通风防尘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9月12日至13日在武汉召开第一届学术年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单位以及企业的代表共40人。会议征集到论文23篇,会上交流了18篇,有4篇在技术成果鉴定会上宣读。会议还对论文进行了评选,分为优秀、优良、交流三等,并给评上的作者发了证书。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专业委员会,总结了

    1987年1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安环院四项成果鉴定会在武汉召开

    朱仑;

    <正> 1987年9月14日至15日,冶金工业部委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学会工厂通风防尘专业委员会主持,在武汉召开科研成果鉴定会。对冶金工业部安全环保研究院研制的四项成果:旋转圆盘单分散气溶胶发生装置、DF多功能测尘仪、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两级测全方法、电除尘器用调相调幅多功能高压电源的控制装置进行了鉴定。参加会议的有: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企业的学者、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70余人。与会代表在听取研究、试制和运行报告,参观仪器、装置的运转情况,认真审查和评议有关技术资料及其仪器性能后,一致

    1987年1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求事故树最小割集的二进制编排法

    李建川;

    <正> 在事故树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最小割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求最小割集的方法很多,如福赛尔(Fussell)法等。本文介绍的是二进制编排法求最小割集,它在计算机的高速内存贮器中进行布尔代数处理,可以迅速并有效地计算出含有多个基本事件的大型事故树的最小割集。一、二进制编排法的步骤 1.用正整数1、2、……、N重新标记基本事件,其中N是事故树基本事件的总数。 2.从事故树最下面一层的逻辑门开始,用基本事件表示各个门的割集,然后将割集转换成二进制行。割集中某一基本事件的号码就等价于二进制行的一个位置。 3.按逻辑门的类型进行割集组合,并消除超集,逐渐推进到事故树最上面的一个

    1987年11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用蒸汽控制选矿厂粉尘

    冯国鸣;

    <正> 在以前的研究中,美国矿务局曾做过用微泡沫降低选矿厂粗粒干硅砂粉尘浓度的试验。加入用压缩空气产生的泡沫,可使粉尘浓度降低80~90%。如果只加水和表面活化剂,除尘效率要低得多,这主要是泡沫的接触表面积大,水分可均匀地与矿物接触。然而,泡沫除尘也有某些缺点,不少选矿厂无法使用这种方法。于是,人们想到了用蒸汽使少量水分均匀分布这种除尘的方法。以前虽也对蒸汽除尘进行过研究,但没有一项研究结果能使蒸汽与矿物完全混合而抑制粉尘的产生。过去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悬浮捕集法,而不是尘源控制法。本项研究的目的是对在干硅砂上喷水雾与喷蒸汽进行降尘效果的比较。

    1987年1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不能忽视劳动保护用品的着装

    陈喜文;

    <正> 7月16日下午5时许,抚顺钢厂轧钢分厂在给二压工段轧机现场修复电风扇的电源时,由于送电工人没有与操作电工联系,突然送电,正在接线头的维修电工刘某右手触电,全身颤抖,双臂麻木,但没有造成事故。这主要是刘某劳动保护用品着装齐全,当天新换的绝缘胶鞋绝缘良好,380V电压没能击穿。由此可见,现场操作工人一定要按照各工种关于劳动保护用品着装的规定穿

    1987年1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