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与环保


安全技术及工程

  • 基于Fluent的掘进巷道热环境数值模拟及分布规律研究

    程力;陈科旭;邱树永;陈宜华;

    选取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960 m中段掘进巷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有无制冷情况下的不同入风温度及不同的风筒出口位置建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得出矿井巷道速度场及热度场分布变化情况及规律。分析了掘进巷道速度场分布规律及“回头热”现象的原因,研究了风源在有制冷与无制冷条件下巷道热环境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当风从风管射出后将形成贴附射流域、回流域及涡流域。风管与工作面越近,风流对工作面扰动越大,而射流域和回流域范围越小。(2)风源在无预冷条件下,各工况条件下巷道平均温度均超过30℃,且出现“回头热”现象。风源在有预冷条件下,各工况条件下巷道最高温度不超过28℃,巷道均未出现“回头热”现象。(3)巷道上侧风流温度高于下侧,风流温度最高值出现在巷道上隅角附近。合理选择掘进巷道降温方法、制冷降温参数及优化降温系统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2022年10期 v.4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过冷态水气液界面特性研究

    苗威;吕孝飞;赵会军;

    冷凝分离是重要的天然气脱水工艺,在对冷凝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时,过冷态水的表面张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参数。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过冷态水的气液界面表面张力等特性。采用Lammps软件,模拟获得了不同温度平衡态下液相水的密度与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模拟值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计算Y方向上的密度分布发现液相密度围绕着某个值进行振荡,并且在气液界面处幅度达到最大。以液相密度均值做比较,密度在280 K达到最大值,其他区域仍保持液相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规律。研究了温度为220~370 K范围内的过冷态水的表面特性,结果表明过冷态水的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与常温区域的表面张力温度曲线斜率不同,并在过冷区域,即温度250 K附近出现第2个拐点(SIP)。

    2022年10期 v.48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智能气囊安全防护服研究现状与展望

    丛顺;杜子文;董艺;

    高空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较易发生意外坠落的危险,为有效降低高空坠落产生的致残致死概率,对目前各行各业已有的智能安全防护服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梳理。在高空作业施工领域,气囊式安全防护服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借助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强大运行能力,结合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穿戴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当高空施工人员发生意外坠落时,智能安全服中的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分析采集模块收集而来的运动参数信息,判断当前发生坠落危险,并通过安全提醒模块进行提醒,同时触发安全保护模块进入工作状态,保护坠落人员的人身安全。由于智能气囊安全防护服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因而对其在高空施工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2年10期 v.4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数字化方式研究

    宋月超;武星军;刘文波;刘英杰;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工作直接关系乘客的出行质量和安全。但是评估工作复杂、多变,评估工作更是包括不少于100项的单项风险项目,整机风险评估和报告的自动生成均需对这些数据的反复使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数字化实现方式。首先,明晰安全评估软件的功能,选择合理的编程语言。其次,详细分析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的数字化实现方式。最后给出人机交互的界面,通过选择方式实现单项风险状况的确定,后台实现整机安全状况的评估和安全评估报告的自动生成。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数字化方式研究减轻了评估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安全评估的效率,为标准的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2年10期 v.48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基于运行场景的民用无人机地面撞击风险研究

    齐福强;

    基于运行风险视角,明确无人机运行场景概念及划分维度,进而确定风险可能度和危害度2个维度的风险因素。运用灰色理论确定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遮蔽保护能力等对无人机运行风险影响系数;分别构建运行风险可能度和危害度评估模型,最终确立以地面撞击风险事件死亡人数为指标的无人机地面撞击运行风险评估模型。在不同运行场景下,各类无人机运行风险度可跨越4~5个数量级,为达到相应的安全目标水平,在无人机研制和运行中需根据其运行场景进行相应的控制与管理。

    2022年10期 v.48 17-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海岛环境下LNG泄露扩散分析

    宁浩淼;吕青青;叶继红;

    LNG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经济的绿色能源,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LNG和其他化石能源消耗量的逐年增长,LNG储罐也在逐渐增多,石化基地也在增多,由于石化基地的特殊性,其建立需远离人群,近年来我国逐渐开始在远离人群的小岛上建立石化基地,这种海岛型石化基地有利于物料运输以及减小事故的危害性。对海岛环境下石化基地发生LNG储罐泄漏进行研究,利用重气云扩散和高斯模型对LNG泄漏扩散后的危险浓度区域进行划分,有利于园区应急预案的制定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疏散,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22年10期 v.48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空洞缺陷影响下衬砌结构受力特征分析

    王太明;费维水;李茂;杨文广;

    针对隧道在空洞缺陷下会对衬砌结构造成危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等腰梯形应力面积等效方法对荷载结构模型进行围岩压力修正,对拱顶背后不同空洞大小下衬砌结构的受力特征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洞缺陷会使空洞两侧出现应力集中和应力重分布现象,进行围岩压力修正的荷载结构模型相较于未修正荷载结构模型能有效的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更切合工程实际。不同空洞大小会导致衬砌结构承载能力发生改变,衬砌结构受力特征变得复杂,隧道结构整体安全性降低。修正荷载结构模型下,拱顶背后空洞从20°增大到60°时,拱顶位置处轴力减小了48.3%;弯矩值增长了3.2倍,弯矩形态严重“外凸”;安全系数降低了81.3%。

    2022年10期 v.48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 基于UWB的危化品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研究

    刘斌;陈刚;袁浩;李志海;陈磊;马俐;

    针对当前危化品仓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UWB的危化品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构建了UWB系统定位硬件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Chan-Taylor混合定位算法来抑制危化品仓库中的非视距误差及多径传播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Visual Stdio 2018环境采用C++语言完成了系统的开发。测试表明本系统可通过UWB定位标签实现仓库货物、人员、设备的实时定位管理,危化品堆垛运动轨迹及距离的实时监测,可以有效提高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022年10期 v.48 32-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 基于DEA-AHP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风险研究

    蒲李莉;王丁;王月明;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存在诸多风险因素,施工实践证明典型的影响因素有:土石方开挖风险、防水风险、管线风险和设备风险等4个一级因素,坑底破坏,勘察不准确,廊体土质沉降,周围建筑物破坏;管廊渗水,降排水系统不合格;管线摆放不合理、管线阀门、管件安装不合理,管线中可燃气体泄露或漏电导致火灾、爆炸;通风、照明、消防设施不完善,检测报警系统故障,管廊监测不及时等12个二级因素。因施工环境、施工水平、施工难度的不同,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运用文献统计和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建立地下综合管廊在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价体系,行业相关专家对因素分别进行不同体系的评估和判断,并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风险元素的权重大小,进而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判断矩阵进行模型构建,得出各风险因素权重影响排序,从而确定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施工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风险管理提供了帮助和依据。

    2022年10期 v.48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锅炉埋管爆管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宁杏芳;蒋奇海;杜金宝;杨洋;

    锅炉埋管爆管是锅炉常见的事故之一。引起埋管爆管的原因较多,如腐蚀、磨损、结垢和膨胀不均产生拉裂等。结合宏观检查、光谱和金相分析以及化验数据对某热电厂2台流化床锅炉埋管发生爆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发现导致爆管的主要原因是锅炉水质检测监管缺失,尤其锅炉给水氧含量和冷凝回水不合格回水造成系统内沉积物的累积,同时锅炉排污系统不彻底造成埋管内沉积物堵塞也是导致爆管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同类锅炉的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2022年10期 v.48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 基于SRM的云南某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

    陈少聪;徐世光;姚一鸣;马正逵;

    云南某边坡经多次人工回填后,高度达到57 m左右,土体松软,抗滑力弱,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首先使用极限平衡法为对照进行计算,得出该边坡天然工况下安全系数为1.13。再通过使用Midas-GTS/NX软件里的SRM(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建模与稳定性分析,得出该边坡在天然工况下安全系数为1.14,符合基本稳定要求;在降雨工况下安全系数为0.97,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对此边坡采取了抗滑桩等支护措施后再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取支护措施后,降雨工况下的边坡安全系数为1.53,达到永久稳定状态。此案例可供从事工程地质数值模拟的研究者参考。

    2022年10期 v.48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氯乙烯罐体泄露部位及储存温度的研究

    王智愚;朱杰;

    氯乙烯作为职业性接触危害程度最高的化学物质之一,被列入高毒性物品的易燃易爆物质。在储存时,其常温储存下的蒸汽压力会高于标准大气压,在发生泄漏时,易于造成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基于氯乙烯具有的高毒性,运用ALOHA软件,研究氯乙烯在运输罐车中发生泄露的部位对毒气扩散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模拟,找到氯乙烯最佳的储存温度,结果表明氯乙烯在发生顶部泄露时低温下储存状态良好。

    2022年10期 v.48 52-5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回收鼓风机停机期间6m焦炉作业危险因素分析及措施制定

    严铁军;余刚强;张军;张利玉;

    为履行企业主体责任,消除煤气管道漏点这一重大安全环保隐患,需停用原有的鼓冷煤气管道,并停鼓风机对新管道进行碰头。分析了在鼓风机停机期间焦炉作业存在荒煤气溢出、炭化室负压导致炉体受损、温度控制不当造成二次焦以及高温烫伤及中暑等安全环保风险,并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关可靠措施,整个作业过程安全可控。

    2022年10期 v.48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安全管理与咨询

  • 线上线下一体化应急管理体系探索研究

    任国友;田静;黄慧冬;赵文慧;李璐男;

    为科学解决新技术带来的线上应急平台与线下实体组织之间的衔接问题,有效改善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效果,从我国现行应急管理体系的主要弊端与关键问题入手,依据应急管理四阶段理论,提出应急管理体系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原理,构建“应急文化、应急资源、应急运作、应急恢复和应急组织”为核心的应急管理“4+1”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雄安新区为例,从线上线下2个维度设计并构建了雄安新区线上线下一体化应急管理体系,并结合此次新冠肺炎事件中雄安新区线上线下一体化防控实际效果验证。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实践。

    2022年10期 v.48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 大口径长输水管线建设项目现场安全管理探讨

    冉刚;蒋为国;卢涛;勾曦;赵晓勇;

    结合项目建设内容,在剖析大口径长输水管线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防控措施,并对该类项目现场安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监管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足和安全隐患无法根绝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2022年10期 v.48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构建一体化企业EHS管理体系对策措施研究

    王善文;

    随着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并运行EHS管理体系成为企业消除事故事件隐患、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事件发生的唯一途径。在总结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EHS管理体系基础上,提炼了优秀EHS管理体系应具有的特征,分析了国内企业在EHS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现阶段企业EHS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从开展顶层设计、进行要素梳理、组织制度编制、文件评审发布、体系运行审核等步骤,就企业如何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EHS管理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2022年10期 v.48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浅谈冶金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陈美龄;刘峰;陈明洪;

    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重要举措,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冶金企业非常重视标准化建设,但由于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安全管理意识良莠不齐,很多企业在创建过程中靠拼凑资料,甚至是全盘照抄中介机构提供的资料,使得标准化创建虚有其表,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深入分析了冶金企业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扭转标准化创建过程中各类畸形现状。

    2022年10期 v.48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危险废物环境安全风险管控技术研究现状

    钱若晨;王先华;刘见;王彪;雷宇;

    危险废物的有效处置和管控具有重大意义,总结了危险废物环境安全监管政策和相关研究的现状,探讨了将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应用于危险废物环境安全管控的方法,并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危险废物环境安全风险管控作出了展望。

    2022年10期 v.48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水污染治理

  • 磁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煤矿矿井水实验研究

    景长勇;张尊举;雷兆武;金泥沙;董亚荣;孙京敏;

    采用磁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某煤矿矿井水,考察了不同PAM型号及投加量、PAC投加量、磁粉投加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3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筛选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BJ61414、BJ70010、JF高3种型号PAM均有较好处理效果,其最佳工艺条件分别为:BJ61414 PAM投加量0.6 mg/L,PAC投加量60 mg/L,磁粉投加量300 mg/L;BJ70010 PAM投加量0.4 mg/L,PAC投加量60 mg/L,磁粉投加量500 mg/L;JF高PAM投加量0.3 mg/L,PAC投加量40 mg/L,磁粉投加量400 mg/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应用磁混凝+微滤组合工艺处理矿井水,出水水质均优于拟采用的预期出水水质限值。

    2022年10期 v.48 79-8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污泥生物炭去除废水中COD的实验研究

    陈伟华;罗浩详;卢水平;

    以城市剩余污泥为原料在500℃温度条件下热解制得污泥生物炭(SBC),用于去除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实验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中SBC的最佳吸附条件分别为:吸附时间为70min,生物炭投加量为4.0g/L,pH值为7.0,SBC对废水中COD的去除量和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56mg/g和93.05%。FTIR红外谱图说明SBC含有-OH、C=O、C-O、Si-H等官能团。XRD衍射谱图显示SBC含有C、CaCO_3和纤维素分解产物。

    2022年10期 v.48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环境管理与咨询

  • 铀尾矿库滩面覆盖层土壤压实度对氡析出率的影响

    宋娟;刘永;伍显潍;林东颖;戴兴旺;谢佳丽;陈艳;

    铀尾矿库滩面覆盖层土壤的压实度对氡析出率有重要影响,为研究这一变化,建立了氡析出理论模型,并设计了实验装置,通过改变覆盖层土壤的压实程度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对氡析出率进行了测量计算。结果表明,覆盖层土壤的压实度升高,使得氡运移通道减少,氡析出率在快速降低后下降趋势趋于平缓。

    2022年10期 v.48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基于CO2污染调查对轨道交通车辆通风优化研究

    王新伟;周健;覃道枞;陈小开;

    交通强国的兴起促进了绿色交通发展,地铁作为轨道交通的骨干,使用时间长且载客流量巨大,车辆IAQ对驾乘人员健康有重要影响。以昆明地铁1号线为例,现场实测了车内CO_2浓度,运用Fluent软件模拟优化了车厢通风质量,以改善车辆IAQ。结果表明:车内空气存在一定的CO_2污染,特别是高峰期车内CO_2污染超标,需要优化通风;模拟发现平峰期车厢中部CO_2浓度易超标,垂直送风可以明显降低CO_2污染且气流速度分布也合理;高峰期车内CO_2浓度均超标,送风角度对CO_2平均浓度影响不大,增大送风速度稀释了车内CO_2浓度,提高了车辆IAQ,为有效的通风优化措施;通过现场实测验证了通风优化模拟结果比较合理。

    2022年10期 v.48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 EM菌除臭剂应用于生活垃圾除臭的中试研究

    聂骥;谢婷;吕丹丹;李昌;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产生恶臭气体H_2S和NH_3,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研究EM菌除臭剂以不同比例稀释对填埋气体中H_2S、NH_3及臭气浓度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为有效降低垃圾填埋气的H_2S和NH_3浓度,EM菌与水最佳稀释比例为1∶10。当EM菌与水以1∶10比例稀释后,300 g EM菌稀释液应用于垃圾堆体,垃圾填埋气中H_2S去除率达到95%左右,48 h后NH_3浓度降低为0,臭气浓度降幅达到65%以上,处理效果最好且成本最低。

    2022年10期 v.48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大气污染治理

  • 基于多维多步长LSTM网络的区域AQI预测研究

    刘颖;陈旭东;周觅;郑乃瑞;陈元橼;

    现有空气质量预测方法未同时考虑前期空气质量和气象影响,不能有效体现空气质量的时空依赖性。研究采集2017—2020年重庆市历史气象信息和历史空气质量数据,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筛选重要的输入变量,构建基于多维多步长LSTM的重庆市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并与其他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AQI与PM_(2.5)、PM_(10)有非常强的正相关性,与能见度、平均温度、湿度、降水量呈较强的负相关性;前7 d的空气质量状态和气象状态对空气质量预测有显著影响,能更准确的预测AQI值。预测损失均方根误差为12.206,平均绝对误差为9.430。

    2022年10期 v.48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 新型节能降碳除尘装备——顶部垂直进风袋式除尘器

    张思平;姚群;陈志炜;罗来清;许汉渝;邵能杰;周鹏飞;刘立;冉涛;郑旭;

    分析了传统袋式除尘器存在的问题,披露了顶部垂直进风袋式除尘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特征,重点阐述了芯管预除尘、辐射状气流分布、旋切型喷吹装置、低阻结构等关键技术创新要点,开展了技术经济和优势分析,介绍了全球首台套示范工程工业应用,可为企业实施超低排放和减污降碳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

    2022年10期 v.48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