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与环保


安全管理与咨询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吕方舟;廖华;赵泽民;薛勇;

    为研究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各基本安全管理要素对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影响程度,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效率,本文根据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数据,依据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及改进效率系统动力学模型,完成了对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改进效率的仿真模拟,既为企业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决策方案,也为监管部门今后工作的方向提供了建议。结果表明,企业对合同管理、安全培训制度建设、管理机构建设等基本要素进行安全投入可以最高效的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等行业内普遍管理水平较低且改进效率较低的管理要素需要监管部门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以提高企业积极性。

    2019年10期 v.45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 湖北省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

    杨淞月;詹晓玲;徐曲;冯杰;

    本文通过对全省危险化学品和矿山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的体系建设、队伍发展、资源配置、运行机制四方面调研,阐述我省应急救援队伍区域分布和配置现状。并结合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提出我省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发展和完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对确立我省专业救援队伍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建设内容和目标管理提出对策。

    2019年10期 v.45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王新;王红汉;吴晓煜;李辉;

    通过对某市100家工贸企业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核查,从有限空间辨识与台帐、安全警示标志、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专项培训、作业审批、有限空间作业、作业外包、应急管理等8个方面,分析了有限空间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和工贸企业管理两方面提出了13项安全生产对策和措施,并根据核查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将企业分管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应急救援等人员不熟悉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救援技术的列为重大事故隐患。

    2019年10期 v.45 11-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响水事故对环保项目风险管理的启示

    谢谚;牟桂芹;王昕喆;

    近些年随着国家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政府对企业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大量环保设施提标改造项目被要求在短时间内建设运行,伴随着的工艺论证不明确、过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了众多安全事故频发。本文由响水爆炸事故引发思考,对近几年典型的环保项目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类分析,提出现有环保项目存在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企业风险管控意识淡薄以及环保标准与安全要求不匹配等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从安全技术方法提升环保设施安全性、全过程安全管控、强化安全环保标准指导作用三大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环保项目风险管控建议。为日后企业环保项目的风险管理与安全事故的风险降低提供了指导。

    2019年10期 v.45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浅谈海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王思奇;

    针对目前海外工程管理的现状总结了其在新时期呈现出的特点,系统分析了影响海外工程安全管理的政治法律、社会文化、自然灾害和医疗卫生,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最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相关防范对策,强调转变安全管理理念,从源头重视安全投入和安全评估,积极融入当地,建立应急机制等,以提升中国企业海外项目整体安全管理能力。

    2019年10期 v.45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安全技术及工程

  • 基于ODIE原则的AHP-云模型的转炉炼钢风险评价

    李季硕;许开立;徐青伟;姚锡文;李力;曹雪曼;

    为解决以往AHP分析过程中因未能给出权重判断依据,导致权重的含义具有模糊性问题,提出基于ODIE(频率、检测难易度、影响、费用投入)原则的AHP-云模型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首先,建立转炉炼钢生产安全评价体系;其次,分别依据O,D,I,E构建判断矩阵计算权重;然后,对评价因素在各评价依据下的权重进行汇总;最后,用云模型对炼钢厂进行风险评价。基于ODIE原则的AHP-云模型法所得权重,有力的体现了评价因素的重要性以及其重要性的意义所在,且云模型减少了评价结果的模糊性,对安全决策更具指导意义。

    2019年10期 v.45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基于Borda序值法与风险矩阵法的矿山开采安全风险评估

    何朋;张凤苛;陈姿霖;

    风险矩阵法因其简单易操作,已广泛应用于矿山企业风险评估,但传统的风险矩阵法不够精确,存在多个危险有害因素处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情况,为合理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控措施,以湖北省某矿山为工程背景,根据现场调研和专家经验得到该矿山采矿工序的风险数据,运用Borda序值法优化的风险矩阵评价方法对采矿工序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依据Borda数对11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序。结果表明,该矿山采矿工序存在的11类事故危险有害因素可细化为6级,其中冒顶片帮的风险最大,突(透)水和中毒窒息风险次之,井下火灾、坍塌、触电、高处坠落风险最低;针对危险有害因素风险分级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安全管控措施,同时用实例验证了优化后风险矩阵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2019年10期 v.45 25-2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输气管道潜在影响半径计算公式优化

    王新;刘建平;陈建红;张强;杨玉锋;

    ASME B31.8S—2016《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通过大量简化和假设,得出了基于管道管径与压力关系的输气管道潜在影响半径简化公式,在输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该简化公式进行分析,表明泄漏衰减因子的取值对潜在影响半径计算结果有着极大的影响,泄漏衰减因子随管径的增大而增大,但不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统一将泄漏衰减因子取为0.33,并不适用于大口径管道。最后通过对不同管径管道泄漏衰减因子进行计算,得到了不同管径管道的潜在影响半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可为管道潜在影响半径的确定,尤其是大口径管道潜在影响半径的确定提供依据。

    2019年10期 v.45 28-3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基于BIM和本体的地铁基坑施工危险源自动识别

    何华刚;王伟;赵莉;罗陈;

    为提高地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将BIM技术与本体技术相结合,研究其在地铁施工项目危险源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首先明确了BIM环境下地铁基坑施工危险源辨识的流程;然后根据地铁基坑本体模型及规范约束模型,构建了地铁基坑施工的安全本体,最后选取基坑临边为例,将建立的基坑临边安全本体知识导入到BIM模型中,实现危险源的自动辨识及安全防护措施的可视化。结果表明,结合BIM技术和本体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地铁基坑施工安全知识的储存、共享,还能实现危险源的自动识别与分析,促进安全知识与施工过程的集成。

    2019年10期 v.45 31-3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 PCA-SVM模型在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

    李鑫灵;袁梅;敖选俊;隆能增;张平;许石青;

    针对煤层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众多且各因素间呈复杂非线性的特点,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支持向量机(SVM)的理论基础,构建了PCA-SVM的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SPSS20.0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模块对影响煤层瓦斯涌出量的12个因素进行降维,提取其中3个最能反映原始数据本质特征的主成分因子,再将主成分因子的前25组数据作为训练集,后10组数据作为测试集,借助MATLAB中的LIBSVM工具箱进行支持向量机预测,最后将PCA-SVM、SVM及使用较为广泛的多元线性回归3种方法的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预测结果表明PCA-SVM模型在预测精度、稳定性方面都优于其他两种预测方法,更适合煤层瓦斯涌出量的预测。

    2019年10期 v.45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 基于FTA结构重要度的电梯轿厢意外移动风险分析

    欧俊;

    为了减少电梯轿厢意外移动(UCM)伤害事故造成的风险,以安全系统工程的事故树分析(FTA)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以电梯轿厢意外移动(UCM)发生伤害风险为顶上事件的事故树模型。以最少数量的最小径集为分析对象,确定了事故树的结构重要度系数。以此对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数进行了定性分析与近似计算,从而得到了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的排序。对基本事件在事故树结构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的风险分析,结果表明:乘客盲目自救扒开轿门、乘客正常使用时意外进入层轿门间的危险区域、救援时乘客自身失误、应急作业人员操作失误等,是导致顶上事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该类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2019年10期 v.45 40-4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 改进的蒸气云爆炸模型在LNG储罐爆炸模拟中的应用

    伍蒙;许渊;李左;陈慧芳;李博;

    针对TNT当量法在LNG储罐蒸气云爆炸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改进,考虑并分析了使用传统TNT模型时所忽略的LNG液池蒸发过程,通过建立LNG与地面的传热模型得出了LNG液池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液池的蒸发速率在最初随时间的增长较快,在增至最大值后与时间的平方根成反比逐渐减小。以3万m~3 LNG储罐连续泄漏20 min为例,根据蒸发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算出了蒸气云团中的燃料量,再结合蒸气云爆炸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事故后果模拟计算,得出发生蒸气云爆炸时的死亡半径为36.629 5 m,重伤半径为83.557 6 m,轻伤半径124.725 m,财产损失半径为109.017 9 m。相较于无蒸发过程的传统模型,此计算结果更加具有参考意义。

    2019年10期 v.45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 油罐区火灾燃烧特性及水喷淋防护作用仿真研究

    史鑫磊;刘胜;万勇;刘少杰;

    为提高油罐区火灾的消防应急能力,降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基于动态火灾仿真软件FDS建立油罐火灾后果及喷淋特性仿真预测模型,研究横向风条件下油罐火灾燃烧特性,分析火焰几何特性、温度与热辐射空间分布等关键参数,根据温度与热辐射伤害准则确定危险区域范围,并评估不同喷淋强度对火灾事故的防护作用。研究表明:无喷淋条件时下风罐罐顶下方8 m范围内热辐射强度可能导致钢架结构物倒塌;从标准喷淋强度增大至1.5倍喷淋强度对于临罐的保护作用并没有明显提升。

    2019年10期 v.45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低温再热蒸汽管道偏离状态线原因分析

    邓玲惠;王军民;程勇明;武彦飞;陈盛广;

    针对某超临界350MW火力发电机组出现低温再热蒸汽管道锅炉侧支管大范围偏离状态线的问题,采用现场测试结果结合管道应力计算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恒力支吊架恒定度及载荷偏差过大,是造成管道偏离状态线的主要原因,并会引起锅炉接口推力及推力矩过大、甚至管道一次应力超标。提出了通过选配合适的恒力支吊架及合理的支吊架布置进行治理的解决方案,给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2019年10期 v.45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职业健康

  • 施工场地扬尘排放运移特征研究

    单晓宇;任高峰;

    施工场地内粉尘的运移规律对研究颗粒污染和净化等有很大作用,为有效解决施工中产生的粉尘污染问题,探究粉尘飘散规律,以某工程扬尘状况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运用欧拉-拉格朗日气-尘颗粒两相流动数学模型,模拟不同粒径粉尘在不同风速下受工地有无围挡阻隔的飘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无围挡作用时风速由1.6 m/s增大至6.7 m/s时,扬尘浓度显著提高;有围挡作用时形成较大负压,对后方粉尘扩散有抑制作用;围挡距离尘源扩大到10 m时,抑制作用最明显,且风速达到6.7 m/s以上时可以减弱扬尘向围挡后上方的扩散作用;所得结论为粉尘防治和相关人员的保护提供科学对策,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2019年10期 v.45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6K]
  • 注塑清洗过程防毒通风技术模拟研究

    高尚;陈建武;杜秋霞;

    为了获取注塑机清洗过程防毒通风设施关键参数,探索降低清洗过程毒物浓度的控制技术,运用计算机流体力学计算技术对该过程的毒物浓度分布和风流流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环己酮浓度随着罩口距污染源距离的减小而减小,随着控制风速的增大而降低,当控制风速达到0.41 m/s时,环己酮浓度随着风速的增大而趋于稳定,因此该过程最适宜的控制风速为0.41 m/s;在控制距离一定的情况下,该过程的控制风速与风量成正比;在风量一定的情况下,控制风速随着控制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相关参数可由拟合出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出。

    2019年10期 v.45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电子企业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风险分析

    杨玲玲;

    电子企业存在普遍的放射性职业危害风险且极易被忽视,本文采用现场调查与检测方法,确定某电子企业工作场所的X射线放射性危害因素和辐射水平,并从设备、人员、管理三方面建立放射风险评估体系,分析各因素的风险指数。结果显示:仪器正常运行,日常检维修,异常抢修下作业人员接触放射性危害的频率和强度不同。所有监测点包含3个车间1个实验室,检测结果均未超过我国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放射剂量超标,屏蔽措施失效,仪器丢失,人员未成年,身体情况,未佩戴防护用品,人员对自身岗位职业危害不清,制度不完善为高风险,需引起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

    2019年10期 v.45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大气污染治理

  •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开放性粉尘控制技术

    符媛媛;高春雪;王能;刘秋新;

    以开放性粉尘为研究对象,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产生粉尘的原因进行实验,明确了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粉尘在堆料阶段和取料阶段的具体扩散状况,进而提出了一项以抑制粉尘逸散为目的的荷电喷雾降尘技术。并通过对该项降尘技术的喷雾压力测试和荷电电压测试,来检测该技术在不同喷雾压力和荷电电压环境下的使用效果。最终的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设置静电场使雾滴荷电,可以显著提升喷雾的降尘效率,且荷电喷雾对粉尘的降尘效率会随着喷雾压力的增加而增大,但喷雾压力和荷电压力在上升的过程中,降尘的效率会逐渐降低。

    2019年10期 v.45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 高湿高碱性球团烟气预荷电袋滤技术及应用

    许汉渝;钟浩;黄智杰;

    本文介绍了首次将预荷技术与传统袋式除尘器有机结合的新技术及其在球团烟气提标改造中的应用情况,着重阐述了预荷电袋滤技术的原理、关键技术与结构及效益分析等内容。工程应用表明,该项技术可实现超低排放,运行阻力降低30%以上,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对于同类项目的提标改造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2019年10期 v.45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环境管理与咨询

  • 铈掺杂磁性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研究

    邓萌;李文兵;张政;黄慧;陈铁;王光华;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_3O_4-CeO_2/改性焦炭(MC)磁性复合材料,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对此材料进行表征,还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物浓度、溶液pH等因素对罗丹明B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e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Fe_3O_4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晶粒尺寸从61.39 nm降到40.22 nm;Fe_3O_4-CeO_2/MC对罗丹明B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当Ce的质量比为0.06时,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的吸附量从40.7 mg/g增加到45.7 mg/g。

    2019年10期 v.45 79-8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 掺铁纳米TiO2多孔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张兰;马鑫;马会中;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溶胶过程中掺入Fe(NO_3)_3·9H_2O和PEG1000,制备了掺铁纳米TiO_2多孔薄膜,通过SEM、XRD、EDS、UV-Vis等手段和光催化实验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获得了光催化性能最佳的掺杂量和退火温度,并研究了镜面基底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

    2019年10期 v.45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 溶胶-凝胶燃烧法对钡铁氧体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奚锐;原金海;敖柳燕;邹名明;罗丹丹;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了不同参数的钡铁氧体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红外、磁性测量系统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以1,2,4-酸为目标污染物,分析制备条件对钡铁氧体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PEG加入量对样品晶体结构、晶粒大小影响较大。在条件为:Fe~(3+)/Ba~(2+)=12,CA/MN=2,PEG=2 g,pH=7,450℃下预烧2 h,850℃下煅烧3 h制备的钡铁氧体为M型永磁性纳米材料,其矫顽力Hc为5 354 Oe,饱和磁化强度Ms为57.24 emu/g,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2019年10期 v.45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0K]
  • 高分子混凝剂处理电厂脱硫废水中Cu2+的实验研究

    王淑勤;刘路游;王可心;

    实验制备了锌镁铝聚合混凝剂,并用该混凝剂作为柱撑剂柱撑粘土。以铜离子为模拟污染物,对物质的制备条件及实验工况进行了探索,实验确定了锌镁铝混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用最佳条件下的混凝剂作为柱撑剂,以河北土为载体制备柱撑粘土,该柱撑粘土对铜离子去除效率可达98.4%,无机盐类柱撑粘土吸附Cu~(2+)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对比柱撑粘土的BET表征数据发现,经柱撑后粘土的比表面积较提纯土有了较大的提高,表征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

    2019年10期 v.45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

  • 太阳辐照强度对PVT太阳能光伏光热效率的影响

    王彦龙;蒋绿林;刘净净;孙誉桐;操乐成;

    为更好的将PVT太阳能与热泵结合实现高效且节能供暖,主要研究了太阳辐照强度对PVT光伏光热效率的影响,选取了晴天、多云天气两个典型工况天气对太阳辐照、板芯温度、集热器温度及电功率等数据进行采集,通过理论计算及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辐照强度通过影响板芯温度间接影响光伏及光热效率,板芯温度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大而升高,但存在不一致性;光热效率与辐照强度呈现一个逆变化趋势,而光伏效率随着辐照强度增大而逐渐升高,但光伏效率在总效率中占比较低,系统总效率和综合效率以光热效率为主;因此在当供暖需求较大时,系统可更高效、稳定的结合热泵运行。

    2019年10期 v.45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0K]
  • 基于物联网的能耗在线监测平台研究与应用

    杨作明;张治东;李娟;李良;

    围绕工业生产等领域节能降耗实际需求,提出基于物联网的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总体方案,面向政府、行业、企业提供能耗管理信息化管理与服务;重点研究设计能耗监测终端,支持多种工业总线及工业协议,实现电表、油表、水表、气表、煤气表等能耗计量设备以及工业控制系统的能耗数据采集;研发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实现能耗实时监控、能效分析、计量器具管理等功能;以平台为依托,在淄博某化工企业开展了应用示范,切实为企业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强化能源管理提供支撑。

    2019年10期 v.45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