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娟;苑艺笑;薛少谦;苑春苗;
为系统分析干式除尘系统的粉尘爆炸事故,提出一种基于粉尘爆炸特性参数的融合FMEA及DOW分析于一体的复合模型风险分析方法。首先利用FMEA方法对涉爆设备进行分析,确定引起爆炸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辨识爆炸事故节点;然后在粉尘特性参数的基础上对事故节点进行爆炸可能性分析;最后对事故节点展开DOW分析,确定爆炸后果严重度,利用风险矩阵法确定事故节点的危险性等级,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以某一木制品加工厂除尘系统为例,应用该复合模型风险分析方法,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2021年09期 v.4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 吴奎;牛会永;鲁义;李石林;
为探究孔隙率和风速对上覆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以某矿井的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矿井U型工作面立体模型和采空区内多孔介质的渗流场数学模型,得到了上覆采空区氧气浓度和瓦斯浓度的分布状况。当孔隙率恒定时,随着风速增大,下覆采空区和上覆采空区的散热带和氧化带的面积增大,上覆采空区遗煤的二次氧化造成煤自燃倾向增大,对采空区深部的氧浓度和自燃发火的影响较小,对回风巷道上隅角的瓦斯浓度影响较大;当风速大小恒定时,随着孔隙率增大,上覆采空区和下覆采空区漏风区域面积的增加小于风速对其的影响,上覆采空区遗煤自燃发火的几率相对较小。该研究对采空区遗煤火灾和瓦斯超限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9期 v.47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 詹建蒂;高建村;刘思思;张烨;曹雪丹;杨周宇凡;马菲菲;
为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对活性硫化亚铁自燃机理及事故防治技术的研究,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活性硫化亚铁自燃导致的几起典型事故案例,详细论述了活性硫化亚铁的产成机理、自燃机理和自燃危害防治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研究表明:传统的热分析技术对活性硫化亚铁样品的自燃实验研究具有较多局限性,在自燃反应热化学实验研究基础上,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表征和基于量子化学的分子模拟技术,对活性硫化亚铁在团簇和表面结构水平展开自燃机理和危害治理研究,才能从微观结构全面而准确地进行理论研究并指导实践应用研究。
2021年09期 v.47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 王鑫玉;张金专;金静;刘卓洋;黄文晓;杨云;
火灾烟气的毒害性作为火场中致死率最高的因素而备受关注,通过梳理和分析烟气毒性的致死机理、影响因素及评估方法等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1年09期 v.47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 彭溢悦;秦华礼;
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对沈阳某二层岛式地铁站站台火灾场景进行模拟,分析站台不同位置发生火灾以及由喷淋和排烟系统组合成不同工况时,站台内不同高度处温度、CO浓度和热辐射的变化,为地铁站防火措施和人员疏散方案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位置发生火灾时,站台内的火灾烟气运动规律不同,端部火灾的影响范围较中部火灾的小;站台顶棚处的温度比2 m高度处的高,CO浓度比2 m高度处的大;距火源5 m内,顶棚的热通量比2 m高度处的低,但距火源5 m外,顶棚的热通量比2 m高度处的高。开启喷淋或排烟系统都可降低站台温度,喷淋系统主要降低火源周围温度,排烟系统可有效降低CO浓度并改善能见度;喷淋和排烟系统还可以降低火灾发生时站台顶棚处的热通量。
2021年09期 v.47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3K] - 肖峰;宁晓骏;杨东;舒永涛;
为有效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过大而产生的裂缝,在进行混凝土水化热分析时,从双循环管冷的角度,以东河大桥承台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建立了矩形布置和蛇形布置2种不同形状的双循环管冷布置,并与2种不同铅直距离进行组合,得到4种布置方案进行水化热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布置方案的混凝土产生的温度场与应力场,以此获得最佳的布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蛇形管冷布置优于矩形管冷布置,铅直距离2 m为最佳布置位置。
2021年09期 v.47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0K] - 曹彬;刘海明;郭伟;张延杰;杨志华;
针对富水区阿嘎下隧道穿越断裂活动带的工程地质和施工特点,采用有限元midas GTS NX,建立基于不同开挖方式下的阿嘎下隧道模型。对比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围岩位移,研究表明:对于3种开挖方式,当开挖间距不变时,随着注浆圈从0.1d增至0.5d(d为隧道净宽),地表沉降量减小;当注浆圈不变时,随着开挖间距从1d增至5d,地表沉降量减小。考虑渗流作用对围岩地表沉降的影响,建议类似阿嘎下隧道工程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间距为3d、注浆圈为0.3d较合适;对比不同开挖方式下0.3d注浆圈和3d~4d开挖间距导致的沉降量,结果表明CRD开挖法引起的地表沉降量最小,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沉降量最大。
2021年09期 v.47 27-3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6K] - 杨圆鉴;赵志杰;朱愚;黄杰;林灿;
为研究不同泄漏场景下的硫化氢泄漏扩散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ACS对站内设备进行了三维建模,并对站内分离器及管道开展了泄漏扩散模拟,通过分析模拟结果得到了不同泄漏速率及时间下硫化氢扩散规律。研究结果对于预测高含硫天然气站场泄漏事故影响范围及开展后续应急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021年09期 v.47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封云龙;李辉跃;白羽;赖正聪;
在原有成熟隔震技术的基础上,将传统的隔震橡胶支座进行改良,改良后的橡胶隔震支座成本更低、质量更小,更适合在村镇建筑上使用;为确保改良后支座的力学性能符合隔震要求,对支座进行了竖向轴压和水平剪压试验及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显示简易隔震支座力学性能符合村镇隔震建筑要求。由于试验支座尺寸较小,在实际工程中可通过增大支座的尺寸或控制支座水平位移来降低支座翘曲对隔震性能的影响。
2021年09期 v.47 36-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6K] - 肖洪秀;张景坤;黄新杰;
通过对WJ-7型弹条进行试验研究,采用两种方法控制施加荷载,一种是施加不同大小的荷载,从32.5 kN开始以2.5 kN为增量增加到37.5 kN;另一种是通过施加不同荷载所对应的位移幅值来控制,将荷载从32.5 kN增加至37.5 kN,其中以25 kN时的平衡位置为中值并作为控制位移。通过线性拟合和指数拟合得出结论可知,在压力控制下,37.5 kN荷载时试样寿命较短,弹条产生塑性变形,弹条扣压力小于正常扣压力值9 kN,中圈位移接近位移上限,弹条失效。32.5 kN荷载时疲劳循环次数增多,但曲线变化趋势不变,弹条最终失效断裂。对于以荷载对应的位移幅值控制的弹条,整体变化情况与压力控制下相似,但扣压力和中圈位移的变化范围相对于压力控制下增大,变化趋势与压力控制下一致,最终均以弹条扣压力<9 kN、弹条中圈位移接近上限而失效断裂。
2021年09期 v.47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 杜素忠;张录彬;周耀东;易国鹏;
基于北斗高精度空间信息技术,针对海外露天矿山位移安全提出一种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具有实时在线连续监测和较强集成能力,满足海外露天矿山大范围、多点位、分散式、高精度的监测要求,可提高矿山位移安全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结合缅甸蒙育瓦铜矿应用案例,分析系统的运行原理、设备组成和应用方法,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对海外露天矿山位移安全监测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2021年09期 v.47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 齐寒;杨明;杨军;郑立程;
围绕核电厂报警分析展开研究,结合多层流功能建模方法,提出并开发了一套基于有向图知识表达的智能报警分析系统。以压水堆主冷却剂系统左环路LOCA事故工况为例,对所提出的智能报警分析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过滤信息并定位根原因,通过图像信息呈现方式为操纵员提供有效的综合诊断信息,降低大量信息对于信息诊断任务的影响,提升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21年09期 v.47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1K]
- 罗通元;冯竞毅;
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安全投资优化技术与安全经济分析理论的方法找出最优的安全投入点,说明合理的安全投资可以使轨道交通产生最大效益,并且对安全投入分类标准进行了创新,分为设备设施、日常管理、环境、文化教育等4类标准。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方法,以某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例,对轨道交通安全投入进行预测分析,完成某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经济效益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验证了合理的安全投资会对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环境、文化的安全发展带来影响。
2021年09期 v.47 53-5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 许晶;
针对罐区VOCs治理气相连通工艺系统进行风险分析,结合HSE风险标准评估风险大小,提出了重大风险分级方法,该评估方法可对气相连通系统风险进行快速量化评估,可用于气相连通系统的风险评估和工程安全设计。
2021年09期 v.47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 于博;翟永威;赵蕊;李义豪;
面对疫情防控带来的安全管理新问题,为积极履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发现并提出了"以零事故为目标,两套机制、三项基础工作、四项创新为核心"的"0234"创新型安全管理模式,并在工作中得以实践。同时为评估新模式的有效性,按照科学性、完整性等原则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要素、20个二级要素的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建立的指标体系对安全管理新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管理新模式符合基于疫情影响的安全管理要求。
2021年09期 v.47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 郑琰;高明雪;张福群;毛宁;柳静献;
为更加准确地对化工企业安全状态进行度量,进一步提高化工企业安全水平,提出了基于突变理论的化工企业安全状态度量模型。通过对化工企业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辨识分析,构建了化工企业安全状态影响指标体系,建立了化工企业安全状态度量的突变模型并确定了分析过程;通过对计算方法的优化,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将此模型应用于某化工企业安全状态分析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为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2021年09期 v.47 65-6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8K] - 史越;
通过调查化工企业安全培训的现状及管理经验,对化工企业安全培训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化工企业生产特点及岗位要求,梳理了构建化工企业安全培训体系的实施方法,包括编制安全培训大纲及教材、建立内部讲师队伍、编制安全培训需求计划和培训告知书、拓展培训方式、强化培训考核和跟踪管理等,以期建立符合化工企业实际的安全培训体系。
2021年09期 v.47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李维光;邹正;肖寒撼;宋丹丹;
运用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从煤矿类型、事故级别、事故类型、百万吨死亡率、事故致因等方面,总结了2010—2019年四川煤矿伤亡事故的特点,分析了四川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四川煤矿事故的对策措施。统计分析结论有助于煤矿采取针对性对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有助于政府部门严格执行煤矿安全准入标准,提升煤矿行业安全监管水平。
2021年09期 v.4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 胡敏;董谦;朱灿松;
通过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总体工作的回顾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信息化解决方案。以苏州工业园区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探索为例,总结初步成果,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2021年09期 v.47 76-7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