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与环保


水污染治理

  • Fenton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田大勇;许志;孙孟阳;吴定原;郑勇;侯绍刚;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某钢铁厂焦化废水,对影响Fenton试剂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H_2O_2投加量、n[Fe~(2+)]∶m[H_2O_2]、p 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结果表明,对于该焦化废水最佳反应条件为:H_2O_2投加量50 m L/L(即每升水样投加量为50 m L),n[Fe~(2+)]∶m[H_2O_2]=1∶10,p H=3,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30 min,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70%~79%。该研究为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2016年09期 v.4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 镧掺杂氧化锌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研究

    陈沾;朱雷;汪恂;王静;

    以醋酸锌和硝酸镧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网络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得到掺镧的Zn O纳米粉体。用制备的粉体对甲基橙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考察了掺镧量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分析仪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镧的掺入提高了Zn O的光催化活性,镧锌摩尔质量比为0.2%时光催化性能最好,高压汞灯下反应1 h,甲基橙的脱色率为96.5%,相比于未掺杂的Zn O提高了11.5%。

    2016年09期 v.42 4-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 鼠李糖脂胶团强化超滤处理含铅废水研究

    张志彬;游少鸿;刘征;傅海燕;程慧艳;兰火娣;何昌杰;

    以实验室配制的模拟含铅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强化超滤技术对含铅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重金属离子铅去除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p H值>鼠李糖脂浓度>重金属离子铅的初始浓度>操作压力,去除重金属铅离子的最佳条件是:鼠李糖脂浓度为8 CMC,p H值为9,操作压力为300 k Pa,最大去除率可达到89.66%。

    2016年09期 v.42 7-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 UASB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效果及运行条件

    龚志莲;李勇;冯许;谷晋川;魏春梅;

    通过UASB反应器中接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处理模拟实验废水,检测其厌氧脱氮效果,并探寻其最佳运行条件。研究表明,UASB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菌具有高效的脱氮效果。厌氧氨氧化菌对NH~+_4-N和NO~-_2-N的适宜浓度负荷均为220 mg/L,水力停留时间适宜为4 h,最适温度为35℃,最佳p H值为8.0,在此条件下,NH~+_4-N,NO~-_2-N和T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7%,98.5%及88%。

    2016年09期 v.42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 高回收率循环水排污水回用处理工艺研究

    李亚娟;陈景硕;余耀宏;降晓艳;黄倩;

    采用城市中水作为火电厂循环水系统水源,在循环水高浓缩倍率运行条件下,循环水排污水具有含盐量高、硬度高、有机物浓度高的特点,回用处理难度大。通过试验模拟研究,提出了采用"Na OHNa_2CO_3联合软化+超滤+反渗透"处理工艺,该系统运行稳定,淡水回收率可达到85%,淡水可作为循环水系统补水或者锅炉补给水系统水源。

    2016年09期 v.42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纳米Fe强化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研究

    克选;

    介绍了利用纳米Fe强化污泥高效产甲烷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纳米Fe最佳投放量为6 g/L,相应的甲烷产量(以VSS计)为198 m L/g。机理研究表明,纳米Fe能够促进污泥水解、酸化,进而促进甲烷的积累。

    2016年09期 v.42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大气污染治理

  • 相对端面比对旋风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影响

    张建平;车鹏;徐达成;

    为了提高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效率,利用RSM湍流模型构建三维旋风除尘器模型,研究了相对端面比对旋风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相对端面比的减小,总压和切向速度随之降低,颗粒的停留时间缩短,因而提高了分离效率,为旋风除尘器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016年09期 v.4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 南京市大气PM10浓度的估算模型研究

    龚绍琦;陈桂礼;张茜茹;李懿超;李薛;

    以南京市为例,利用空气污染指数API、气象数据和TERRA/AQUA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分析了南京市PM_(10)浓度的变化规律,在PM_(10)浓度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基于气象要素和AOD的PM_(10)浓度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南京市PM_(10)浓度在每年11,12月或1月最高,7,8月最低,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冬春季浓度最高,秋季其次,夏季最低,PM_(10)浓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年均值仍高于国家II级标准;除了大气混合层高度外,PM_(10)浓度与大气压、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水汽压、能见度、气溶胶光学厚度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基于气象要素的PM_(10)浓度估算模型的绝对系数R~2为0.510、平均相对误差为26.04%,基于AOD的PM_(10)浓度估算模型以TERRA和AQUA卫星AOD平均值构建的最佳,绝对系数R~2为0.482、平均相对误差26.11%,两种模型对PM_(10)的预测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2016年09期 v.42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 基于稳态与非稳态的喷吹管内流场的对比研究

    樊百林;李芳芳;王宏伟;黄钢汉;

    针对等孔径喷吹管,利用CFD软件对其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入口流量条件下的流场分布特性。对喷吹管进行非稳态流场模拟,并与稳态模拟结果分析比较,模拟结果误差控制在1%以内,验证了将喷吹管非稳态内流场简化为稳态流场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沿着喷吹管气流流动方向,喷嘴出口流量分布不均匀,整体有增大的趋势;沿喷吹管轴向气流渐趋均匀,即越靠近端面,喷吹偏心角越小,甚至为0。

    2016年09期 v.42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 密闭铁合金电炉煤气干法净化技术

    许汉渝;姚群;曹志强;俞小华;

    阐述了密闭铁合金电炉煤气干法净化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铁合金煤气干法净化新工艺和主要设备,强调了煤气干法净化系统操作要点。运行试验表明,该干法工艺净化效率高,节能40%以上,节水90%,是未来铁合金煤气净化的主流技术。

    2016年09期 v.42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安全技术及工程

  • L型挡烟垂壁的防烟效果研究

    潘正海;周汝;何嘉鹏;谢娟;赵贤;

    为研究L型挡烟垂壁的最佳挡烟效果,采用FDS模拟了20种工况,对L型挡烟垂壁的两个关键参数,即挡烟垂壁的下部延伸长度和排烟口到挡烟垂壁之间的距离进行研究。在不增加排烟量的前提下,比较不同的挡烟垂壁下部延伸长度和排烟口到挡烟垂壁之间的距离的防烟效果。由各种模式下的模拟结果可知,最佳工况为工况15,即下部延伸长度为0.9 m,排烟口到挡烟垂壁之间的距离为1.5 m,在此工况下走廊在人眼特征高度处的烟气温度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对比相同条件下的传统挡烟垂壁即工况3,工况15可以减少40%的热量进入前室。

    2016年09期 v.42 38-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 煤矿巷道中低浓度甲烷微生物降解效能实验研究

    田坤云;张瑞林;崔学锋;

    为了研究煤矿低浓度甲烷微生物降解效能,富集、纯化分离并初步鉴定出可以甲烷作为唯一碳源的高效降解甲烷的好氧型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表明,该菌符合甲烷氧化菌的典型特征。自主设计了模拟巷道中低浓度甲烷微生物降解实验分析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风速为0.5~1.0 m/s,甲烷体积分数为1%~5%范围内,随着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加,甲烷的降解效果越明显,然而风速越大越不利于甲烷的降解,经过50 min的降解,甲烷体积分数由最高的5%最低降至1.43%;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可由初始的0.031%最大升高到0.075%。实验还发现消耗的甲烷和生成的二氧化碳并非符合1∶1的比例。

    2016年09期 v.42 42-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 煤田火区塌陷区渗透系数分布研究

    王文才;王鑫宙;赵婧雯;

    通过分析煤田火区地表下沉量和破碎岩块孔隙率的关系,对地表下沉量进行测量,分析计算得到火区破碎岩块孔隙率的分布方程。在实验室中测量不同孔隙率破碎岩块的渗透系数,拟合建立渗透系数和孔隙率的关系方程,利用求得的关系方程和通过地表下沉量测量法得到的孔隙率分布方程,求得煤田火区塌陷区破碎岩块的渗透系数分布方程。

    2016年09期 v.42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尾矿坝溃决泥浆运动机制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郑欣;许开立;徐晓虎;

    以尾矿溃坝砂流下游演进动力学过程为研究重点,综合运用水文学及水动力学等运动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建立描述尾矿坝溃决泥浆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VOF模型对溃坝后的砂流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某溃决尾矿坝为例,对溃坝后下泄砂流演进过程进行模拟,模拟得到的最终影响范围及泥深均与该溃决尾矿坝溃后的现场观测结果相吻合,证明了模拟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2016年09期 v.42 48-5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 有限元分析不同形状腐蚀坑水冷壁管的剩余强度

    杨佳;张轶桀;顾天宏;陈忠兵;杨海松;刘川;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对含不同形状腐蚀坑水冷壁管剩余强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将管壁上腐蚀坑简化为柱状,当腐蚀坑直径和腐蚀深度组合达到?5 mm-80%壁厚、?8 mm-70%壁厚、?12 mm-60%壁厚3种情况时,腐蚀坑直径和腐蚀深度增加则可认为腐蚀区失效;将腐蚀坑简化为球形,当腐蚀坑直径和腐蚀深度达到10H-70%壁厚(H为腐蚀深度)时,腐蚀坑直径或深度增加则可认为腐蚀区域失效;将腐蚀坑简化为矩形,当腐蚀坑尺寸和腐蚀深度达到6H-60%壁厚时,腐蚀深度和尺寸增加会造成腐蚀区域失效。相同尺寸和腐蚀深度的柱形坑、球形坑和矩形坑,球形坑最安全,柱形腐蚀坑最容易失效。

    2016年09期 v.42 51-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 密闭空间内可燃液体蒸气爆炸强度研究

    张发;任常兴;吕天浩;刘树阳;

    采用20 L球燃爆实验装置,研究分析了油气浓度、点燃延迟时间的变化对油气环境的爆炸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油气浓度的增加,油气最大爆炸压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点燃延时影响油气-空气混合物爆炸强度,超过一定时间后爆炸猛烈程度降低。

    2016年09期 v.42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 大口径高温高压管道下沉分析

    程勇明;马红;王军民;贺飞雄;

    以某电厂的主蒸汽管道为例,对其支吊架进行冷、热态检验,发现炉侧连续恒力吊架冷态时指针卡死下极限位置,热态时实际垂直热位移值较小,与设计严重不符。根据现场情况和应力计算结果综合分析,发现管道壁厚存在严重误差导致管道下沉。针对以上情况,首次提出了支吊架配置改造方案需要考虑的4个方面,给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帮助。

    2016年09期 v.42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 含堆焊层临氢设备HTHA敏感性评价修正方法

    李鹏飞;赵建平;

    加氢反应器等高温临氢设备由于长期在高温高压含氢或氢与硫化氢环境下服役,可能会出现高温氢腐蚀(HTHA)、氢脆等损伤现象,直接关系到装置的长期稳定可靠运行。为了防止出现氢损伤现象,多采用奥氏体不锈钢单层或多层堆焊技术。针对RBI技术中HTHA模块对于含堆焊层结构的临氢设备在评估时并未考虑堆焊层的影响,从氢扩散理论出发,考虑堆焊层的影响,提出采用有效氢分压的方法开展HTHA敏感性Pv因子的计算,并改进了E347+E309L双层堆焊层结构的临界Pv修正因子。

    2016年09期 v.42 61-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 基于风险指引的核电厂设计改进评价研究

    倪曼;肖军;宫宇;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可以论证核电厂的风险满足安全目标,也是对运行核电厂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例如核电厂的在役检查、安全分级、技术规格书优化等。核电厂的风险指引管理是在确定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概率安全评价的结果进行风险影响评价,以此来论证决策的合理性。核电厂的重要设计改进通常基于传统的工程分析结果,没有分析其对核电厂整体风险的影响。重点探讨风险指引决策的基本原则以及方法,以核电厂设计改进实例探讨如何在分析时引入风险指引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2016年09期 v.42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 退役铀尾矿库环境稳定性分析及应用

    李国辉;刘永;招国栋;张忠相;

    为了对退役铀尾矿库的环境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某退役铀尾矿库为实例,在收集了连续3年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影响铀尾矿库环境稳定的13个指标进行了筛选,确定了p H值等6个主要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数学理论求出了概率α=0.9时各指标的稳定区间,通过构造函数算出了铀尾矿库环境稳定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铀尾矿库的环境稳定性整体较差,仍需进一步加强治理。

    2016年09期 v.42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声激励锚杆轴力监测传感器的研制

    尹啟瑞;赵利平;梁义维;

    根据现有的锚杆支护方式,提出一种采用声激励来监测锚杆轴力的新方法,该方法属于无损检测。阐述了锚杆轴力监测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介绍了传感器的构造及参数的设置,从强度、模态、声学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分析了共振板的厚度变化对声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满足设计要求,方法可行、有效。

    2016年09期 v.42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安全管理与咨询

  • 建筑事故应激生理反应基础实验研究

    陈娜;张香成;陈金刚;张超;张静涛;

    拟通过事故应激和生理指标测量来定量评估建筑个体的应急素质。通过实验测量个体应激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创新提出个体事故应激反应计算公式,定量计算出个体应激反应大小,并探讨其和性别及有无专业知识背景的关系。结果发现,所有4个生理指标实验后与前相比均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P<0.01),其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鼻尖皮温降低。男性的应激反应程度显著小于女性(P<0.05),有安全专业知识背景的个体应激反应非常显著地小于没有安全专业知识背景的(P<0.01)。研究结果还可以用来对个体的应激反应水平进行区间划分,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合理的岗位匹配。

    2016年09期 v.42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员工行为安全管理系统的初步构建

    关燕鹤;黄锐;刘琼;张建;

    现有的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监督管理,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果有限。针对常见的员工不安全行为,提出建立员工行为安全管理系统促使员工行为规范化,并将其分为4个部分:违规提示系统,危险警报系统,辅助提示系统,紧急制动系统,辅以"自我观察法"作为配套管理措施,将员工意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以期能够减少由不安全行为引发的事故,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的逐步形成。

    2016年09期 v.42 80-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环境管理与咨询

  • 不同基质人工湿地去除电镀重金属(Cr,Zn)的研究

    张晓斌;刘鹏;李星;

    选取沸石、煤渣、沸石+煤渣作为基质,研究3种不同基质人工湿地对电镀重金属(Cr,Zn)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基质对于重金属Cr,Zn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都在74%以上;煤渣和沸石发生了协同作用,对重金属Cr的去除效果好于其单独使用;种植植物的煤渣与沸石混合基质人工湿地去除重金属Cr,Zn能力优于种植植物的沸石基质人工湿地。

    2016年09期 v.42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 潮田河典型河流断面水化学日变化及光合作用固定HCO3-碳量估算

    李亮;胡刚;曹建华;张春来;王培;谢永雄;

    为了解岩溶地表河明流段水化学日变化和探讨岩溶碳汇稳定性,以潮田河上幸坡鸟岭段河流为研究对象,用自动检测仪器每隔15 min对水体中温度、p H值、电导率(Sp)、溶解氧(DO)、叶绿素(Chl)等参数进行测定,人工每小时检测水中HCO_3~-和Ca~(2+)。通过3 d的昼夜监测,数据显示温度,p H,DO,Chl表现出白天升高晚上降低(Sp,HCO_3~-和Ca~(2+)相反)的昼夜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藻类碳汇效应明显,3 d昼夜监测数据计算得出潮田河上幸坡至鸟岭段光合作用固定HCO_3~-碳量为2.012 t C,增强了碳汇的稳定性,促进了岩溶地质碳汇。浮游藻类是岩溶碳汇的影响因素之一。

    2016年09期 v.42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

  • 基于低碳效益的微电网能量优化调度

    张世翔;田琴丹;

    根据微电网中各分布式电源(DG)的特点,综合考虑各DG的安装、运行、维护成本、碳排放治理成本以及风电、光伏补贴等,分别构建各微源的低碳综合成本模型,在满足系统约束的条件下,提出一种计及微电网低碳效益的能量优化调度模型。深入挖掘微电网的低碳效益,确定微电网优化调度运行策略,依据构建的调度模型,应用混沌粒子群算法(CPSO)解决各个实用的运行策略中的优化调度问题。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并对各运行策略及大电网供电对比分析,证实微电网的低碳效益明显。

    2016年09期 v.42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 废弃液晶屏玻璃基板的行星式球磨工艺研究

    唐惠东;杨蓉;

    以废弃液晶屏玻璃基板为原料,研究了球磨方式和球磨时间在球磨过程中对粉料粒径分布的影响。通过对废弃液晶屏玻璃基板的行星式球磨工艺的研究,探讨了球磨方式、球磨时间等因素对球磨效果的影响,以建立玻璃粉体细化的合理球磨方式和工艺参数。

    2016年09期 v.42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 钢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现况和探讨

    吴龙;郝以党;岳昌盛;胡天麒;

    介绍了目前我国钢渣预处理工艺和尾渣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法,并对钢渣的资源化利用发展进行了探讨。我国钢渣的资源化利用主要受到地域、钢渣性质以及市场3方面因素的限制。建议大力推广钢渣有压热闷等先进钢渣预处理技术,使钢渣处理更加高效、环保。钢渣尾渣用于制备胶凝材料和道路建设是大批量消纳钢渣的可行方法,应争取政府和财政的支持,推动跨行业的合作,促进钢渣的资源化利用。

    2016年09期 v.42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同一电力系统用一种保护方式

    章闻;

    <正>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电气设备意外带电造成触电事故的基本技术措施。必须注意的是,在同一电力系统中,只能采取其中一种保护方式,即在通常采用的380/220伏三相四线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应采取保护接零;而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应采取保护接地。不允许在系统中对部分设备采取接零,又对另一部分设备采用接地。否则,会在采取接地的设备发生电线碰壳时,接地电流使零线对地电压升高,而使所有接零的设备外壳都

    2016年09期 v.42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 配电变压器调节分接开关操作步骤

    赵建文;

    <正>(1)先停电。断开配电变压器低压侧负荷后,用绝缘棒拉开高压侧跌落式熔断器,然后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2)拧开变压器上的分接开关保护盖,将定位销置于空档位置。(3)调节档位时,应根据输出电压高低,调节分接开关到相应位置,调节分接开关的基本原则是:当变压器输出电压低于允许值时,把分接开关位置由Ⅰ档调到Ⅱ档,或由Ⅱ档调整到Ⅲ档。当变压器输出电压高于允许值时,把分接开关位置由Ⅲ

    2016年09期 v.42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