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光岩;张家明;
通过对3种典型不良地质进行探地雷达属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良地质的类型和探地雷达的三瞬属性、单道信号属性、频谱属性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三瞬属性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电磁波信号在3种不良地质中的传播特点;单道信号属性分析中可以对地质剖面中的特殊点和异常点进行深度分析;频谱属性分析中发现,无水破碎带的雷达反射波有多个峰值,其主要分布在50~110 MHz之间;富水带雷达反射波只有1个峰值出现在45 MHz附近,并且出现峰值后迅速衰减,然后在较低频段波动;空腔型孔洞的信号反射波主频较明显,其中心频率分布范围在200~400 MHz之间,其中心频率随时间未发生明显变化。每个属性均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3种不良地质的雷达反射波的特征,对多个属性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很好地对不良地质的类型进行判别,从而提高探地雷达数据的解译精度。
2020年08期 v.46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0K] - 周浩东;姚锡文;许开立;徐晓虎;孙恩吉;
为解决现有单一风险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了基于故障树分析、贝叶斯网络与Bow-tie分析(蝴蝶结分析)相结合的复合风险分析模型:首先找出引起故障的基本事件,绘制故障树(FTA)模型;然后以故障树模型为基础,将其转化为贝叶斯网络,计算其中基本事件的后验概率和重要度;最后对重要度等级较高的事故节点进行Bow-tie分析,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防护措施和减轻事故后果的控制措施。以粘结漏钢事故为例,应用该模型对粘结漏钢事故进行了系统风险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结果表明:引起粘结漏钢事故占比较大的事故节点为保护渣异常,结合风险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预防及控制措施,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及减小事故损失的目的。
2020年08期 v.46 6-1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7K] - 张杰;赵国程;
文章结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任务的实施,以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爆炸事故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其发生地点、原因等方面进行事故情景分类,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进行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排序,并以此提出针对性重点防控措施。
2020年08期 v.46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6K] - 李学渊;张起;范玮;胡海瑞;杨柯;何英龙;李鹏;
为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针对智能电网中环网柜故障检测模型精度低,非线性变量泛化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PCA算法的环网柜故障检测建模方法。PCA算法是故障检测的常用方法,为了解决非线性问题,使用核函数建立核主元模型提取环网柜系统的非线性冗余信息,通过非线性映射将输入空间映射到特征空间,再计算特征值问题。将构建的KPCA模型应用于环网柜系统故障检测,采集环网柜内的多变量信息和环境变量信息,将变量数据空间分解为2个正交互补子空间,分别在特征空间构造T~2统计量和残差空间构造Q统计量进行监控,实现环网柜系统的故障报警。经过对正常数据和故障数据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KPCA算法在准确检测故障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模型的故障误报率,改善了环网柜故障检测效果。
2020年08期 v.46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 周兴林;宁晓骏;张清旭;董福民;
以某座大跨径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桥梁为研究对象,运用Midas/Civil进行计算模拟分析,研究分析在不同合龙顺序下对该桥型结构的影响,由计算结果可知,不同的合龙顺序对桥梁线形及桥墩内力有着显著影响,对主梁应力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主梁应力的变化取决于结构自身特性。
2020年08期 v.46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 郭鑫;许开立;时训先;孙恩吉;
基于桥梁状态安全评价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将集值统计和灰色模糊理论相结合,构建了桥梁状态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综合分析了桥梁状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内部因素、桥梁整体性能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等6类一级指标以及20项二级指标所组成的桥梁安全评价体系。该模型的权重空间是通过专家组的评判,利用集值统计的方法确定的,随后通过计算获得各级指标的绝对权重。利用灰色模糊理论得到5类灰类,量化桥梁状态优劣的安全状态等级。结果表明,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对某钢筋混凝土桥梁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计算简单,而且评价结果科学、精确,在实际应用中也很简便。
2020年08期 v.46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张守宝;盛进路;李小凤;杨万沐;
油类、化学品和液化气在运输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易燃易爆风险性,为保障船舶货运安全,基于数字测温传感器和单片机设计了实时温度监测系统。传感器阵列采用独特的一线制总线结构与单片机相连,通过循环扫描和分时复用技术实现对每个传感器的控制。利用RS232总线技术实现单片机与船舱值班室PC机之间的通信。仿真效果表明系统运行状况良好,试验数据表明系统在环境温度为-55~105℃时测量温度误差不超过1℃,能够实现多个货舱温度实时监测。解决了传统温度监测数据统计量大、人为现场测量、测量温度误差较大等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020年08期 v.46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 高宇龙;李逊;展宗红;张安明;吴琼;
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根据某液化厂原料煤的燃烧爆炸数据分析,对项目中存在的煤及煤粉危害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企业采取的风险管控措施,结果表明能达到防止煤粉尘燃烧爆炸,保障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为煤制油企业提供可行的参考。
2020年08期 v.46 40-4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虞毅洋;王俊平;李文凯;
通过能量法,运用编制的有限元程序对在跨中设置集中侧向约束,约束分别设置在工字梁上翼缘(受压翼缘)、剪心和上翼缘以下h/4处的H型简支钢梁进行计算分析,计算截面选用德国热轧中翼缘H型钢梁IPE300、IPE400和IPE500,在计算中分别对H型简支钢梁作用上均布荷载和等弯矩,将这两种荷载情况下的H型梁的弹性稳定系数φ_(b1)通过编制的有限元程序计算出来,根据各情况下计算结果对梁稳定情况的影响不同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分析得出集中侧向约束设置在截面的剪心上,在等端弯矩荷载作用时,与约束设置在上翼缘(受压翼缘)对梁整体稳定承载力的效果一样,而对于均布荷载情况下则通过取用不同的弯矩等效系数β_b加以考虑。
2020年08期 v.46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 贾卫国;
文章针对石化企业重点防火区域消防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在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引入新时代智慧消防的理念,提出结合智能消防炮系统、智能图像火灾探测系统和消防云平台等三大先进系统的智慧消防解决方案,利用先进的自动跟踪定位射流技术、AI图像识别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石化企业消防安全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2020年08期 v.46 48-5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 严铁军;张利玉;杨帆;陈杰;张军;黎汉琪;
介绍了7.63 m焦炉桥管炸裂给作业现场带来的安全与环保影响,分析了7.63 m焦炉桥管更换过程中存在荒煤气逸出中毒、高温烫伤及中暑和物体打击等事故伤害。通过控制集气管压力和采用特制盲板有效控制了荒煤气的逸出和空气的吸入,计算得出可采用动力风压制上升管窜出的火焰和高温气体避免烫伤,加强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使得7.63 m焦炉桥管更换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制定了合理的更换方案,武钢7.63 m焦炉桥管更换得以顺利进行。
2020年08期 v.46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刘业娇;陈颖;任玉辉;刘进才;信包霞;李焘;
为解决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在实际安全评价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常见问题,基于B/S模式和MY SQL数据库,研发了"安全评价数据库管理系统"。经过实践检验,本系统运行可靠,可以提高安全评价作业的效率,具有宽广的实用价值。
2020年08期 v.46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 贺小兰;朱进;邓勋民;
文章就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及监督检查一体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标准,并通过实施验证是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全面提升标准化质量,大力增强执法效能。
2020年08期 v.46 60-6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贺先贵;曹齐亮;
结合钢铁企业实际,实施"五个一"的独特安全文化创建路径和方法,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形成"树立一个理念、打造一支队伍、构建一套体系、探索一条路径、培育一种文化"的系统工作模式,带动了企业安全风险控制能力水平的明显提升。安全文化创建过程中,重点关注创建路径设计、引导全员参与、培育全员习惯安全行为,创新性地运用各种方法来吸引全员参与,实现了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人员自觉参与自己相匹配、相适应的安全文化,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020年08期 v.46 63-6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张金起;张德军;
文章给出了化工行业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着重介绍了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在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实践表明,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能稳定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可以实现定位管理、巡检管理、考勤管理、报警管理、外来人员管理、统计分析等管理功能,有助于提升化工企业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与管理运营的数字化升级。
2020年08期 v.46 65-6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云霞;
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属于政府推动下企业广泛应用的安全管理方法,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属于企业自愿进行的系统管理的改进方式,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两种管理方式来进行企业的安全管理。文章重点分析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从中找到融合的契合点,探讨将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提升企业管理成效。
2020年08期 v.46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