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与环保


安全技术及工程

  • 大跨度单层非对称钢结构预应力网壳设计与分析

    邵建华;张继业;许淘;王展光;

    大跨度单层非对称钢结构预应力网壳体系复杂,结合某高新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大门钢结构设计与分析案例,介绍大跨度单层钢结构预应力网壳结构的设计与分析要点,并利用空间结构计算软件改变预应力拉索的直径和预应力大小来调节构件应力比及控制挠度。结果表明:单层钢框架对挠度的控制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改变预应力拉索直径对结构影响较大,而改变预应力大小对结构影响相对较小。

    2019年07期 v.45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 含磷阻燃剂阻燃环氧树脂的阻燃特性研究

    胡泊;赵腾龙;武保林;朱继伟;

    环氧树脂在当代具有广泛的应用,以其力学性能以及稳定性拥有了广泛的市场,但其自身的阻燃问题同样不能忽视。本文采用添加型阻燃材料,向环氧树脂中加入磷酸三聚氰胺与六苯氧基环三磷腈(HPCTP),在不同配比下探究环氧树脂的力学特性和燃烧特性。实验结果显示,磷酸三聚氰胺与六苯氧基环三磷腈以一定配比共同添加时,阻燃效果更好且对环氧树脂本身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2019年07期 v.45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 基于SD_Toolbox和Cantera的气体ZND爆轰结构参数计算与惰性气体阻尼效应研究

    钟巍;田宙;寿列枫;

    为耦合使用冲击爆轰计算工具箱SD_Toolbox和化学动力学开源代码Cantera计算混合气体爆轰问题,开展了气体ZND爆轰结构参数计算与分析,同时给出了SD_Toolbox和Cantera应用于惰性气体阻尼效应研究的一个应用实例。在介绍了使用SD_Toolbox和Cantera进行气体ZND爆轰计算的基本方法后,以H_2/空气混合物CJ爆轰和H_2/空气混合物过爆轰为例,计算了其ZND的两个特征尺寸,并得到了爆轰产物压力、密度及主要产物成分百分比的计算结果,经与文献结果对比证明了本文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将SD_Toolbox和Cantera耦合计算应用到一个实例,即进行惰性气体对爆轰反应进程阻尼效应的研究,并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

    2019年07期 v.45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 尾矿坝边坡土石混合体强度遇水软化的规律研究

    姚锡伟;刘涛;胡利超;

    为了揭示露天矿土石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开展土石混合体强度遇水软化的试验研究。首先介绍了制作该试样的方法和试样微观结构特点,然后分别对天然和饱和状态的试样开展三轴压缩试验,得到了3种围压的应力-应变曲线,最后分析了试样强度软化的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由SEM图像显示土石混合体的微观裂隙发育;三轴应力应变曲线经历了线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坏软化3个阶段;饱和试样的峰值强度大幅低于天然状态下的试样,且软化系数随围压增加而减小;土石混合体的强度软化主要是因为试样经过水的入渗后孔隙结构出现不均匀应力,这也是其强度软化的本质原因。

    2019年07期 v.45 15-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 基于LabVIEW的远程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

    张智艺;

    为提高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工作状态的监测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远程实时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系统硬件采用以太网总线的数据采集平台——CompactDAQ、西门子S7-200控制器和PC机等,软件设计分为现场采集和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两个子系统。现场采集端负责信号的采集,并把采集到的温度、转速、振动信号利用DataSocket技术传输给远程端,同时接收远程端的控制命令;远程端则对传输过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包括信号的波形显示、存储、故障报警、故障记录以及故障诊断等,并且可向现场采集端发送远程控制命令。其中,故障诊断主要是利用EMD幅值谱和包络谱方法对振动信号的分析来实现。实验测试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通用性。

    2019年07期 v.45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基于IMF和MC-ApEn的含DG中压配电网故障测距研究

    周吉刚;田鹏飞;蔡志伟;王彦静;张宏伟;

    中压配电网的定位问题一直是电力系统的研究重点。由于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故障电流微弱,传统阻抗法和人工巡线法都存在缺点,DG的接入更加大了测距的难度。文章以行波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IMF和MC-ApEn的含DG中压配电网测距方法。文章首先对含DG的配电网暂态电流特性进行分析,提出采用零模-线模传输时间差的测距原理。随后采用EMD分解法提取暂态信号最高频分量,获得行波波头的一次提取。借助表征信号复杂度的近似熵方法,提出MC-ApEn(滑动移除近似熵法)提取行波波头,从而实现故障测距。EMTP/ATP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19年07期 v.45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基于红外、紫外和可见光融合检测输变电设备缺陷技术

    史俊;刘兴涛;刘乐;李洪伟;刘晓波;

    输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受综合因素影响,会出现发热、放电等缺陷,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现有的红外测温、紫外电晕检测及可见光成像手段单一。研究放电电信号与紫外成像图像参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紫外成像电晕测试模型,实现放电强度的量化,设计光学系统和电子集成电路,联合红外成像技术,实现红外、紫外及可见光三波段共光路检测技术,集成度高,可获得设备检测的多维信息,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及时发现设备的绝缘缺陷。

    2019年07期 v.45 28-3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 基于IEM-模糊分析理论的往复式压缩机组安全评价

    段礼祥;刘洋;刘绍东;唐满红;

    针对往复式压缩机组安全性评价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提出了一种结合区间数与模糊数学的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区间特征根法(IEM)计算评价指标的区间权重向量,利用区间理论可能度计算指标综合权重的修正值,降低了专家判断的不确定性;通过区间梯形隶属度函数计算区间隶属度,构建区间数判断矩阵并计算单因素得分;最后通过区间数符合度判断机组综合得分的评价等级。实例分析中,往复式压缩机组的最大区间数符合度为0.806,即等级为"良好";同时还得到所有单因素的区间隶属度,与机组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19年07期 v.45 31-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基于T-S动态故障树的乙烯装置燃爆事故动态风险分析

    周宁;崔汝卿;许贝尔;袁雄军;刘俊;赵会军;刘晅亚;

    为揭示乙烯装置风险的动态特征,本文采用T-S动态故障树分析乙烯装置工艺过程中的动态风险。通过T-S动态故障树的上级事件求解算法定量计算了乙烯工艺装置发生事故扩大化的动态风险概率,得出乙烯装置发生事故扩大化的概率随着装置运行时间的增加而变大,在装置持续运行500 h时风险概率为0.012 583,而持续运行时间大于2 000 h时风险概率增大至0.562 974。并针对乙烯工艺装置风险的动态特征提出风险管控的措施,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2019年07期 v.45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危险化学品运输槽罐车清洗技术研究与应用

    严敏;钟勇;昝军;杨淞月;

    危险化学品运输槽罐车清洗是典型的受限空间作业,针对其作业条件差、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严重问题,搭建了一套高效智能化清洗技术。该技术将三维自动旋转喷头应用于高压射流工艺中,形成高压旋转水喷淋系统,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罐内全方位、无死角自动喷淋清洗。该技术清洗6.8 m×2.3 m×1.7 m运输酸碱的槽罐车罐体,耗时约7.5 min,耗电约12 kW·h,耗水约2.3 t。该技术能够有效消除现有安全生产隐患,从本质上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从源头解决清洗过程对人身健康造成的伤害,具有安全、节能、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多重优势,符合国家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工作思路,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019年07期 v.45 40-4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安全管理与咨询

  • 基于ANT理论的工业园区安全生产托管动力机制研究

    梅强;于泽聪;刘素霞;高灵洁;

    安全生产托管是实现安全生产资源有效利用和配置的方式,也是实现工业园区本质安全的必由之路。本文应用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ANT),以工业园区企业安全生产托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探究工业园区安全生产托管的动力机制运行原理,厘清工业园区安全生产托管动力机制的演变过程,揭示政府引导工业园区企业参与安全生产托管的政策着力点。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需要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转变园区企业安全生产理念,为其提供资源扶持;促使安全服务机构社会化、法律化、市场化,规范服务;园区管理方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

    2019年07期 v.45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新型安全培训模式

    乔杰;

    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源是生产作业者对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不足或个人识别安全隐患的视觉行为规律,并非是理论知识的缺乏,而这种缺陷是很难通过传统的授课培训所弥补的。受眼球追踪技术在其他行业应用启发,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安全培训模式。通过眼球追踪技术在简单的3D虚拟仿真场景中的安全培训实施试验,反馈效果良好。此外,眼球追踪技术可协助培训机构对未知安全隐患进行探测,实现培训机构与培训者双赢,提高培训机构自身的培训能力。该技术的研究顺应了国家安全培训方式多样性的要求,意义重大。

    2019年07期 v.45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 职工安全文化研究

    安红昌;

    为了揭示事故和伤害的深层次原因,从安全文化的定义出发,区分了安全文化的主体,认为职工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大量的事故和伤害案例以及研究文献出发,提出职工安全文化的"三维八度433"模型,包括本体维(生命安全、健康安全)、社会维(生活安全、工作安全)、文化维(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行为、安全形象),并对要素进行了深入解析,阐明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职工安全文化建设和评估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23"重大事故案例分析,表明职工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2019年07期 v.45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职业健康

  • 焊接尘毒危害治理及其控制效果评估

    佟林全;王雪涛;杨汉彬;徐洋;贾晋阳;马奎;

    针对厂房内有吊车作业的焊接车间的尘毒危害设计一套局部通风排毒系统,选用可移动式吸气罩、F4-72-8C离心式风机(风量14 503 m~3/h、风压1 946 Pa、转速1 350 r/min),通过职业卫生与环境检测,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电焊烟尘C_(STEL)降低68%、锰及其无机化合物C_(STEL)降低58%、烟尘排放质量浓度1.25 mg/m~3、烟尘排放速率8.5×10~(-3) kg/h),在改善室内作业环境的同时解决了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问题。局部通风排毒系统在焊接车间的成功应用,为帮助企业解决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面临的难题,提供一个新的解决途径。

    2019年07期 v.45 57-6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大气污染治理

  • 基于电荷感应法浮游金属粉尘质量浓度检测技术

    李德文;陈建阁;

    抛光打磨作业场所浮游金属粉尘具有爆炸性,实现对其质量浓度实时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浮游金属粉尘带电机理和电荷感应法粉尘质量浓度检测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棒状和环状探测电极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螺旋环状探测电极。通过建立螺旋环状探测电极的空间灵敏度,证明了螺旋环状探测电极感应信号强度高,并为螺旋环状探测电极的匝数、半径、绝缘层厚度等具体参数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此外对通过螺旋环状探测电极的结构设计分析,证明了螺旋环状探测电极与外界具有较高的绝缘性,确认螺旋环状探测电极是基于电荷感应法理想的探测电极。最后实验证明:采用螺旋环状探测电极的电荷感应法浮游金属粉尘质量浓度传感器检测误差低于10%,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2019年07期 v.45 61-6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 不同构型等离子体发生器处理含苯废气研究

    宋项宁;

    本研究考察了3种构型的双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排板式、排管式及套管式)对含苯废气的降解效果。相较于套管式,排板式和排管式可达到更高的放电电压和放电功率。其中排板式的最大放电电压和最大放电功率分别是18 kV和49 W。同等能量密度下,排板式发生器相较于排管式对苯的降解率、能量利用效率、矿化率和臭氧产量分别高5%,6%,5%和10%。研究结果表明,排板式等离子体发生器可以作为工业化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重点开发对象。

    2019年07期 v.45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高斯混合模型在VOCs泄漏自动识别中的研究

    吴苏保;王慧锋;颜秉勇;万永菁;张烨;

    LDAR(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技术是石化企业减排降本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检测泄漏点,及时发现、修复、替换泄漏组件,从而减少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泄漏排放。然而在使用红外摄像仪进行泄漏识别时,单凭人眼的观察难以快速、准确确定泄漏点位置。为此,实时、高效的高斯混合模型被首次用来辨识化工泄漏。首先通过高斯混合模型,建立红外视频背景模型,并由背景模型提取出前景泄漏特征;然后运用μ-σ准则获得二值化图片,随后运用形态学开运算处理,进一步确定泄漏发生的位置信息;最后,采用K-means++算法对泄漏信息进行聚类框选,并把框选结果在原视频中展现,帮助现场检测人员快速确定泄漏发生的位置。实践证明,该方法对红外视频中泄漏发生的位置具有较高的辨识准确率。

    2019年07期 v.45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新型高效硬化波纹滤料的研究

    陈颂;陈宜华;陈刚刚;赵坤;

    由于布袋除尘器存在体积庞大、易糊袋、易磨损、使用寿命低等缺点,本设计研究了一种通过特殊加工工艺和表面预处理技术形成的新型波纹滤料,对该滤料过滤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滤料除尘性能优异,除尘效率高达99.9%,对2μm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达89%,且运行阻力稳定,清灰性能良好,粉尘剥离率高达98.2%。与其他滤料相比,该滤料除尘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9年07期 v.45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噪声控制

  • 复合共振吸隔声屏障设计与性能研究

    胡胜;陈绍艺;吴晓文;蔡俊;李铁楠;彭继文;

    为解决采用无机纤维类多孔吸声材料声屏障存在低频效果差的问题,开发了一种由微穿孔板、共振板、阻尼层加镀锌钢板组成的复合共振吸隔声屏障,并基于仿真分析和实验探讨了材料孔径、组合结构、使用环境等对新型复合共振吸隔声屏障的隔吸声性能的影响。开发出的双层和三层复合共振组合材料在厚度10 cm时对500 Hz及以下频率的平均吸声系数分别可达0.48~0.64,0.49~0.72,100 Hz时吸声系数可达0.18~0.34,0.20~0.38;双层和三层复合共振组合材料在63~1 600 Hz的1/3倍频带的平均隔声量分别可达11.37~15.30 dB(A),13.71~21.33 dB(A)。该复合共振吸隔声屏障与常用材料相比,在成本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变电站低频噪声的隔声和吸声性能均有了较大提高,并且材料更环保、耐腐蚀,便于施工和维护。

    2019年07期 v.45 77-8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水污染治理

  • 羟基磷灰石/甘蔗渣生物质炭对水中Cd2+的动态吸附研究

    张庆;李欢欢;梁美娜;徐水萍;颜利玲;

    以羟基磷灰石/甘蔗渣生物质炭为吸附剂,对水中重金属镉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了pH值、Cd~(2+)质量浓度、吸附剂质量、动态流速等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穿透时间随着pH值、吸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Cd~(2+)质量浓度、动态流速的增加而缩短。Thomas模型常数(K_(TH))随着pH值、吸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初始Cd~(2+)质量浓度、动态流速的增加而减小,由Thomas模型拟合计算获得其对Cd~(2+)的饱和吸附量为43.15 mg/g。Adams-Bohart模型常数(K_(AB))随着初始Cd~(2+)质量浓度、动态流速增加而减小,随着pH值、吸附剂量增加而增大。

    2019年07期 v.45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改性海泡石处理水中低质量浓度NO3-的研究

    由晗杨;朱志文;马艳飞;张毅;冯雪冬;

    实验制备酸洗及负载纳米零价铁的海泡石,进行改性海泡石吸附及还原水中低质量浓度NO~-_3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酸洗海泡石(PNS)吸附NO~-_3,吸附效果高于天然海泡石,Freundlich模型比Langmuir模型更好地拟合NO~-_3等温吸附曲线,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非自发过程,吸附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进行;负载纳米零价铁的海泡石(PNS-nZVI)处理水中NO~-_3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一定范围内,酸性条件下促进NO~-_3的去除,质量浓度越大去除效果越好,温度在30℃时去除率达到峰值,最佳条件下去除率可达到95.4%。PNS-nZVI还原NO~-_3是一个递进过程,初始阶段NO~-_3先转化成中间产物NO~-_2和部分NH~+_4,随着反应进行NO~-_2逐步转化成NH~+_4,NH~+_4在反应产物中所占比重最大。

    2019年07期 v.45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 UASB偶联SBR强化畜禽养殖废水去除氮磷及产气的研究

    李莉;孙勇;曹俊;

    本文研究了一种外循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偶联SBR强化畜禽养殖废水脱氮除磷及产气的新工艺。结果表明:UASB偶联SBR出水COD,NH~+_4-N及TP含量分别为147.6,17.8和2.6 mg/L,出水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相应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1.8%,91.1%和85.5%。此外探究了COD容积负荷和温度对UASB启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kg/(m~3·d)和35℃为UASB启动时期的最佳容积负荷和温度。UASB偶联SBR工艺中COD的去除主要在UASB阶段,并且约占71.5%,而NH~+_4-N和磷酸盐的去除主要集中于SBR工艺好氧段。

    2019年07期 v.45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分子印迹TiO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颜昭;朱雷;汪恂;

    以水杨酸为模板分子制备了分子印迹纳米TiO_2材料,对分子印迹前后的纳米材料降解水杨酸的催化活性进行测定,并用SEM,BET和UV-Vis等对其微观结构及形貌特征进行表征。由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分子印迹改性对纳米TiO_2粉体的催化性能有显著影响。分子印迹TiO_2紫外光下催化降解水杨酸溶液,180 min脱色率达到97%以上。在苯甲酸、水杨酸混合液中进行光催化降解,分子印迹TiO_2优先降解水杨酸,选择因子达到2.37。因而分子印迹改性有效地改善了TiO_2的催化效率和降解的选择性。

    2019年07期 v.45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环境管理与咨询

  • 四川省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构建研究

    李云祯;高程;林清;艾晓艳;王龙;马铃杰;

    针对当前国内工业园区仅有水和气两种环境介质协同预警机制而未考虑土壤介质的不足,建立工业园区大气、地表水和土壤环境污染风险源的识别、评估和协同预警等级评估模型,设定水气土污染风险预警等级和指标体系,提出四川省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控体系优化建议,为工业园区管理部门和环境监管部门提供借鉴与参考,降低工业园区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概率以保障园区工作人员及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9年07期 v.45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