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求才;娄亚龙;刘永;彭国文;招国栋;桂荣;潘宇翔;李瑞清;
铀尾矿库中铀是污染周边环境的主要根源,其半衰期长难以处置。本文以我国南方某铀尾矿库为例,利用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对尾矿库渗水铀的主要化学形态和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尾矿库渗水中铀主要以正六价存在,约占总铀浓度的99.99%,且其6种主要化学形态所占百分比大小为:UO_2F~+>UO_2F_2>UO_2SO_4>(UO_2SO_4)_2~(2-)>UO_2~(2+)>UO_2F_3~-。(2)铀的6种主要化学形态摩尔浓度在4.1<pH值<6.1受影响较小,而当pH值>6.1时,摩尔浓度下降明显;温度除了对UO_2(SO_4)_2~(2-)的摩尔浓度影响较大之外,对铀的其他主要化学形态摩尔浓度影响较小。(3)随着p E值的增大,渗水溶液中U6+摩尔浓度减小,U~(4+)和U~(5+)摩尔浓度增加。(4)该场地下U~(6+)迁移占绝对优势,建议采用阻滞材料阻滞迁移。
2018年06期 v.4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 陆建衡;黄艺;王春宇;程馨;刘睿;
以吉林省永安煤矿区为研究区域,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富集因子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矿区土壤和近地表大气尘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性评价。Pearson相关系数法表明,土壤与近地表大气尘中重金属的相关性较高。富集因子指数分析表明,近地表大气尘重金属污染情况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污染亦较为严重。地质累积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及近地表大气尘中V和Cr属于清洁级别,Zn、As、Pb、Cu、Cd属轻度污染级别。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结果表明,土壤和近地表大气尘中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Cu其次,其余元素处于轻微生态危害至中等生态危害风险状态。
2018年06期 v.44 5-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高婷;张发;
在城市内涝模拟中,通常通过设置排水管网边界水位将河道纳入考虑范围,这种方法不适用排水管网流量对城市内河影响显著的情境。以C市J区中部为例,利用Info Works ICM模型,模拟不同设计暴雨重现期时,城市排水管网与河道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当排水管网出流量对河道影响显著时,会导致管道接入内河处上游的流量和流速下降,降低河道的排涝能力:节点H2处上游流量下降1.6m3/s左右,流速下降0.58m/s左右。同时内河水位的上升也会导致排水管网处于淹没出流状态,重现期从1a增加到10a,管段66的淹没出流开始时间提前10min左右,淹没出流结束时间推迟2 h,淹没时长增加,最大淹没水深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城市排水管网建模进行内涝分析时,需要全面考虑排水管网与河道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排水管网与河道耦合的模型。
2018年06期 v.44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 应炳松;贺元骅;
针对目前频发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事故,自主设计并搭建了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平台,对不同加热功率触发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数据结果表明,外在热源功率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影响很大。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响应温度随加热棒功率的升高而降低,而最高温度随加热棒功率的升高而升高。通过对不同加热功率触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的研究,可为锂离子电池的储存和运输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技术参考。
2018年06期 v.44 14-1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 许石青;
本文分别采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与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贵州某矿21124工作面运输巷本煤层瓦斯抽采量进行预测,其中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绝对误差为13.33%,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的绝对误差为4.22%;利用残差检验法对以上两种预测模型进行精度检验,其中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小误差概率为0.25,均方差比值为1.55,马尔科夫预测模型的小误差概率为0.92,均方差比值为0.46,结合预测精度等级划分,看出后者的预测精度级别更高;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更适合数据波动性较大的煤层瓦斯抽采量预测,与灰色预测模型相比,该法具有预测误差更小、预测精度更高、预测规律更符合实际数据的真实变化趋势等优点。
2018年06期 v.44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 谢永雄;林华;廖葵莉;
本文以某污水厂管道铺设工程案例为对象,研究了土木工程中非开挖方式施工的顶管法在管道埋设中的应用。从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出发,重点阐述了管道铺设工程中的顶管井施工和顶管施工两大主体工艺,以期为顶管施工在管道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
2018年06期 v.44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 潘洋洋;林瑞霖;刘伯运;
为改善某型排烟风机性能,本文基于文丘里效应对其出口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确定了影响文丘里出口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设计对不同因素配置的方案进行了仿真实验,利用综合评分法和极差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素的主次顺序,获得了最优组合,即渐缩比为0.5、渐缩角为0.96rad、位置参数b为0.6、位置参数c为0.5,喉管长径比为1.3。对最优组合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选取最优的文丘里出口设计方案,可以使排烟风机总排烟量提升35.4%,出口烟气流动不稳定性也得到了改善。证明利用文丘里效应进行风机出口优化设计的方案是有效的。
2018年06期 v.44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 高鹏翔;
为便于利用尖点突变理论对小浪底库区附近采空区的稳定性、失稳临界条件及失稳时能量释放机制进行计算分析,将采空区顶板、煤柱、底板看成一个系统,建立简化力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引入水致弱化函数,确立了尖点突变理论模型,导出了小浪底库区附近采空区在库水渗透及软化作用下失稳的充要条件表达式,并根据模型对采空区失稳时的释能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采空区失稳时能量释放只与系统本身特性相关,与外部条件作用没有关系。
2018年06期 v.44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 张骥;汪恂;朱雷;刘晓艳;方继敏;
以石墨烯(GO)与七水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水浴加热并回流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与羟基氧化铁的负载材料。以四环素为目标降解物,对该材料催化剂性能进行了测试,探究了催化剂用量、p H等因素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运用SEM、TEM和BET等方法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实验表明,石墨烯与α-Fe OOH成功负载,且光催化效果非常明显,反应30min左右时对废水中四环素色度去除率达到95%以上。此外,负载石墨烯的α-Fe OOH粉末形貌分布均匀,比表面积提升较大,多次使用后对废水中四环素的降解效率可保持90%左右。
2018年06期 v.44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6K] - 刘畅;何国鸿;梁晶晶;
在新型后置反硝化工艺中验证了石油烃类废水治理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究p H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后置反硝化工艺能够有效处理石油含烃类废水,稳定运行期COD,氨氮和烃类物质的去除率分别为85.2%,84.1%和86.3%。p H对COD和含烃类物质去除影响较大,而对氨氮去除影响小,并且p H=8是石油含烃类物质废水治理的最佳p H值。当p H值由6升高至8时,NO-3-N出水含量由1.9 mg/L下降至0.98mg/L,而胞内聚合物聚羟基烷酸酯(PHA)的含量却由4.85 mg/g升高至5.62 mg/g,PHA含量升高利用其在好氧和缺氧期分解产能用于反硝化。而过高p H不利于新型后置反硝化工艺烃类物质去除,脱氮和胞内聚合物的合成和积累。
2018年06期 v.44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高艳娇;李姝杰;陶陪;
人工湿地(CWs)是一种用于分散污水处理的适宜技术。本文对CWs的类型、组成及其在我国分散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指出了CWs用于分散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018年06期 v.4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蔡涛;
以实际污水为研究对象,在内循环序批汽提式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探究了好氧颗粒污泥生物脱氮除磷对盐度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生物脱氮除磷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当盐度由0增加至15 g/L时,好氧颗粒污泥生物除磷效率由82.6%下降至32.3%,氨氮去除效率由85%下降至56%。机理研究表明盐度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胞外聚合物(EPS)中多糖和蛋白质含量,以及胞内聚合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含量,从而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的吸附粘结性。盐度还对生物脱氮除磷关键酶具有严重的抑制作用。
2018年06期 v.44 50-5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胥海伦;周苗苗;张情;刘东;
借助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编写自定义压力函数(UDF),采用二维非稳态流动数学模型对滤筒除尘器脉冲喷吹清灰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开口散射器锥角、安装高度、喷吹距离等因素对滤筒除尘器脉冲清灰效果的影响,为滤筒除尘器清灰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相较传统的清灰方式,增加开口散射器结构能有效改善滤筒除尘器内部清灰流场均匀性和滤筒侧壁压力分布均匀性,提高除尘效率。当开口散射器锥角减小时,清灰强度存在最大值,而滤筒侧壁清灰压力趋向不均匀化;散射器锥角一定,安装高度为0 mm时,滤筒侧壁压力峰值的平均值由853Pa增大到999Pa,偏差由2.45%降低到1.25%,既能够保证足够大的清灰强度也能使滤筒清灰均匀性得到有效改善;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喷吹距离,滤筒清灰强度减小,清灰均匀性增大,清灰装置存在最佳的喷吹距离范围。
2018年06期 v.44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 胡宇峰;薛建明;
燃煤电站烟气执行超低排放标准后,对脱硝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近期燃煤电站脱硝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喷氨系统调整、氨逃逸测量、流场与测试仪表测点匹配、运行负荷适应性、控制系统适应性以及催化剂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可在燃煤电站机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获取有益的参考。
2018年06期 v.44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刘琳;李田;景露阳;李海波;
氧化铁红粉末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超细粉尘,其粉尘粒径≤2μm,质量分散度高、粘附性强,对车间和周围环境形成严重污染。根据氧化铁红粉尘基本特性,验证PE/PE 604 CS17及PE/PE 604 MPS AB CS17两种滤料净化氧化铁红粉尘的适应性,最终设计选择了PE/PE 604 MPS AB CS17滤料进行工程应用,使用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捕集净化氧化铁红粉尘。除尘系统实施后,生产车间粉尘浓度<5 mg/m~3,除尘系统排放浓度<16mg/m~3,粉尘控制效果显著。
2018年06期 v.44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刘秋新;吴炯;杨树;
分析印刷车间中VOCs废气的主要来源和成分,提出污染物控制的有效措施。采取局部通风方式来控制污染物的扩散,并针对不同的车间构造和印刷设备进行合理的通风方式设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通风过程模拟,以验证通风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局部通风优于全面通风,减少了能量消耗,有效地控制和收集了车间内的VOCs废气。
2018年06期 v.44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 陈志炜;明平洋;
针对锅炉烟气实现超低排放的目标与要求,本文介绍了新开发的水莲TM湿式电除尘器的基本构造、关键技术及其结构。通过与同类设备的技术经济对比评估及在中小锅炉上的成功应用与工程实践,充分阐明了该项技术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客观评述了水莲TM湿式电除尘器具有技术先进、节能高效、性能稳定、性价比高等显著特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专用设备,更是煤电行业实现超低排放有效的实用技术装备。
2018年06期 v.44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 廖梦婷;邹声华;
降温服是热害的个体防护设备。它将服装与冷源结合起来改善了人体周围微气候,减少了热环境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提高了人体的热耐受力与工作效率。然而,不同的工作条件应选择适合的降温服,而各类降温服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综合性能也有区别,因此,针对不同的工作条件以及使用人群选择最适合的降温服是有效提高着装人体舒适感的关键。本文针对降温服的安全性、机能性以及舒适性建立各个评价指标,构建模糊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对降温服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可以为降温服的正确选用提供参考依据。
2018年06期 v.44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许曙青;汪蕾;
中职建筑专业安全健康与环保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突出"以人为本,责任关怀"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防、控、治、护"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优化专兼结合的优质团队,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实施O2O有效教学,创建服务建筑行业安全人才终身学习平台等,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一线输送满足专业要求和安全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基层管理人才。
2018年06期 v.44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 廖斌;冯海芹;罗俊浩;滕卉敏;王泰鑫;
行为形成因子(PSF)作为情景环境的表征,影响人机交互型VDT持续作业的人因可靠性。首先通过专家评价法确定人机交互型VDT持续作业PSF体系;然后应用DEMATEL方法对21个PSF具体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建模,最后通过灵敏度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作业者态度、可用任务时间、作业规程、作业者精力、任务的新颖性、任务的复杂性、作业者性格、任务数量、任务之间相关性、管理制度、作业环境声音、作业环境照明是人机交互型VDT持续作业的关键PSF因子。管理者可针对这些关键因子制定管理措施,改善作业情景环境,提高人机交互型VDT持续作业的可靠性和绩效。
2018年06期 v.44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3K] - 刘艳;杨春丽;谭聪;秦妍;
为掌握市政有限空间作业危害因素,探究其成因,以北京市供热检查室为研究对象,现场检测了不同检查室内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以及温度和湿度,分析了氧含量与内部环境参数之间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危害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检查室存在缺氧窒息危害,密闭检查室尤为严重,且内部温度、湿度较高,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大部分检查室内二氧化碳远高于正常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密闭检查室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均值和超标比率较高,内部二氧化碳含量总体较大;氧含量与二氧化碳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2018年06期 v.44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