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与环保


安全技术及工程

  • 火灾环境下多层建筑的人员疏散路径模型研究

    金南江;毛占利;

    针对公共路段人员交汇出现的疏散速度减缓问题,构建了一个多层建筑的人员疏散最优路径模型。该模型以优先满足疏散时间较长的楼层为前提,保证任意时刻任意路径的人员流量不为零,同时优先使最短路径达到人员流量饱和,在此基础上对其算法步骤进行了改进。最后结合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预估疏散所需时间。

    2018年04期 v.4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基于可拓方法的基坑工程安全状况评价

    刘洋;李志强;韩勇;吴贤国;

    为系统评价基坑工程的安全状况,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建设,基于基坑病变机理和大量工程实例构建了一套包括3级指标、10个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个指标的等级量值区间,结合最小二乘法和熵权法,提出基于融合权重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并基于可拓学理论综合评价基坑工程的健康等级。以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4个站点的深基坑工程为案例,评价其健康状况,根据蒙特卡洛模拟的基本理论,运用水晶球对工程实例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具体的敏感因素,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工程实用性,为轨道交通站点的基坑安全管理提供简单有效的控制方法。

    2018年04期 v.44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 一种系统化的生产安全事故分级新方法研究

    谭钦文;段正肖;董勇;杜姗;刘倩男;高原;

    为了强化《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493号令)对事故管理及其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笔者在论证了关于提出事故分级新方法的必要性后,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安全事故特点,初步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和环境污染"四个指标的系统化事故分级新方法。该事故分级理念及方法能更好地切合生产安全事故定义,对新时期下事故分级理念中事故影响多样性内涵的引入是一种积极和有效的探索,具有一定意义。

    2018年04期 v.44 10-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深部“三软”高应力软岩巷道卸压耦合支护技术

    孙珞;

    为解决杨河煤业高应力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对杨河煤业深部软沿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支架-锚杆-围岩卸压耦合支护技术,并结合42轨道下山试验巷道对耦合卸压支护技术参数进行阐述,通过矿压观测结果可知:42轨道下山在采用卸压耦合支护技术后,有效控制了巷道强烈变形。

    2018年04期 v.4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 基于物联网的金属矿突水仿真及避险引导系统

    储超群;周耀东;黄东旭;赵怡晴;

    针对金属矿突水仿真及避险问题,引入了当量长度概念,构建了井巷工程静态模型和突水漫延过程的动态模型。以传感器为底层监测单元、以无线自组织网络为通讯方案、以指引灯为反馈手段,构建了突水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确立了避险引导及突水数据获取机制,实现了突水发生前后巷道、水体、人员状态的监测及动态修正预测仿真。以国内某金属矿山实际数据为例,检验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8年04期 v.44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 低频振动对高温类铀矿岩氡析出规律的影响研究

    蔡梓麒;李向阳;雷波;洪昌寿;刘凯旋;黎明;

    为了研究铀矿山采掘作业低频振动对高温铀矿围岩氡析出规律的影响,选取南方某铀尾矿砂、石英砂等原材料制备类铀矿岩试块,基于正交试验原理设计0~40 Hz与30~50℃两种因素条件下共计25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单因素测量条件下低频振动与高温加热对试块的氡析出率均有提升作用,但是随着振动频率的上升,氡析出率会呈现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0 Hz时氡析出率达到最大值;在低频振动与高温持续加热耦合作用下,氡析出率变化呈三维立体曲面,在曲面振动频率30 Hz、试块测量温度为50℃位置时氡析出率达到最大值,试验结论可为铀矿井氡防护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8年04期 v.44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中等变质程度软硬煤瓦斯放散规律研究

    于红;崔学锋;张瑞林;

    自主设计了煤粒瓦斯吸附-放散试验系统,以郑煤集团告成煤矿普遍存在的中等变质程度贫瘦软硬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贫瘦煤软硬煤前120 min瓦斯解吸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瓦斯解吸初期软煤的解吸速度都大于硬煤的解吸速度,软煤在前30 min解吸量占总解吸累积量的84.07%以上,而硬煤仅为67.76%;对比了多种描述瓦斯解吸-扩散过程的经验公式,发现孙重旭式和文特式拟合效果最好,且相关指数的变化范围较小。

    2018年04期 v.44 27-2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基于Ventsim的深井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优化

    陈浩;陈宜华;胡秀林;陈颂;陈刚刚;

    针对某超深井金属矿风量不足、风量分配不合理、污风循环等问题,利用Ventsim软件建立了该矿井三维动态通风模型,对井下风流进行了仿真模拟与网络解算,优化矿井通风系统,有效降低矿井通风阻力,减少通风能耗。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该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验证。

    2018年04期 v.44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音频电透视法在防治矿井水患中的应用

    郭鹏飞;谢雄刚;白雯;代伟;

    为了探明某矿20910工作面顶板0~100 m上高部区域岩层富水性分布情况,基于音频电透视法,通过在工作面回风巷、运输巷布置了59个发射点,104个接收点,获得了工作面顶板0~50 m、50~100 m高度范围音频电透视成果图。探测结果表明,20910工作面顶板0~100 m存在4处低阻异常区域,实际回采揭露发现涌水点5处,均位于探测低阻异常区域,探测结果与实际揭露结果验证很吻合。实践表明,该矿20910工作面顶板0~100 m音频电透视法探测成果合理可靠,音频电透视法可以准确探测出工作面顶板一定范围内相对富水区域分布情况。

    2018年04期 v.44 34-3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 钟市油田井下管柱腐蚀断裂机理与防治

    夏志刚;黄卫红;刘清云;张建;侯广成;

    针对钟市油田井下管柱腐蚀现状,通过分析注入水、环空水水化学成分及pH值、细菌等水质指标,结合断裂管柱腐蚀产物成分,研究管柱腐蚀断裂机理。结果表明,钟市油田注入水SO2-4质量浓度高达4 398.2 mg/L,利于硫酸盐还原菌(SRB)繁殖生长,SRB代谢产生H2S导致腐蚀加剧是注水井井下管柱断裂的主要原因。环空注入杀灭环空菌是解决管柱过早腐蚀断裂的有效方法,文章应用的环空保护液杀菌率100%、腐蚀速率0.058 mm/a,现场试验结果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2018年04期 v.44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安全管理与咨询

  • 基于FAHP-FCE的煤矿水害危险性评价

    徐星;田坤云;郭兵兵;张文勇;

    针对煤矿水害影响因素的多指标性和复杂性,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在结合专家经验基础上建立了煤矿水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FAHP-FCE评价模型。同时使用AHP-EGM(专家评分法)和AHP-FCE评价模型进行煤矿水害危险性评价,并将3种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AHP-FCE评价模型能够定量地反映出煤矿生产系统水害潜在的危险性及综合危险性程度,这有助于水害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其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2018年04期 v.4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人力资源调配研究

    赵挺生;蒋灵;唐菁菁;杜婷;张伟;

    调查研究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需求,分析了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力资源调配中存在的岗位和能力不匹配问题,探讨了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直跃式"晋升方式用以改善人力资源错配问题。

    2018年04期 v.44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 美国金县综合应急预案对我国城镇应急预案的启示

    丁伟;雷长群;聂锐;

    为了提高我国城镇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减少我国城镇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对美国金县综合应急预案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总结金县应急预案的内容和特点,得出我国城镇能够通过完善应急组织架构和明确相应职责,加强风险评估和脆弱性分析,提升应急通信能力,通过立法明确志愿者参与救援权责和深化突发事件风险教育等方面完善应急预案的启示。

    2018年04期 v.44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 突发水灾害事件应急管理合作中的演化博弈分析

    褚钰;

    为了探讨突发水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合作问题,构建突发水灾害应急管理的异质主体网络体系,分析各异质主体间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考察异质应急主体行为选择——合作与不合作行为对应急合作达成的演化影响,将演化博弈理论应用到水灾害应急管理中,建立相应的演化博弈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对主体博弈形成的动力系统进行系统仿真。最后,根据演化博弈结果得出,中央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和对不合作主体从重处罚将有利于良好合作秩序的达成。

    2018年04期 v.4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 基于可拓物元模型的安全经济开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王平;商欢迪;魏东;雷远坤;刘淑芳;

    首先根据安全经济开采的内涵,建立以人员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开采环境安全、安全投资和安全管理为主要制约因素的安全经济开采评价模型,并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人员可靠度对安全经济开采水平影响最大,开采环境可靠度影响最小。其次,采用函数拟合法、专家打分法、标准化打分法量化安全经济开采水平指标,并将安全经济开采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最后,运用可拓物元模型方法,得出某铁矿安全经济开采水平为二级,无重大经济损失,与实际吻合。

    2018年04期 v.44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教育视频化工具箱的研究

    靖华;严海宁;吕树胜;

    介绍了我国当前建筑施工行业安全教育培训普遍存在的惯性问题,提出了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教育视频化工具箱的研究目标,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阐述了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生产视频化工具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最后通过跟踪某中央在汉建筑企业自行研发使用视频化工具箱的有关情况印证了视频化工具箱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8年04期 v.44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水污染治理

  • H3+xPW12-xVxO40/TiO2/膨胀石墨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

    占昌朝;曹小华;严平;叶志刚;徐冰洁;杨涛;

    以钛酸四丁酯和鳞片石墨为主要起始原料,经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了膨胀石墨(EG)负载H_(3+x)PW_(12-x)V_xO_(40)/TiO_2(x=0~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SEM,EDS,XRD,FT-IR,UV-Vis进行表征。以紫外、可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废水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H_(3+x)PW_(12-x)V_xO_(40)/TiO_2/EG(x=0,1,3,4)相比,H_5PW_(10)V_2O_(40)/TiO_2/EG因其结构中H_5PW_(10)V_2O_(40)的存在,光生电子-空穴分离速率加快,量子效率提高,光催化活性明显增强。此外,催化剂循环使用4次后,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活性。

    2018年04期 v.44 65-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 桉树遗态HAP/C复合材料吸附水中Pb2+的吸附机理研究

    莫超;朱宗强;曹爽;朱义年;林局;王敦球;陈强;

    用饱和Ca(OH)_2和浓度为0.02 mol/L的磷酸氢二铵溶液对桉树块进行改性获取新材料桉树遗态钙羟基磷灰石(HAP/C)复合材料,用于吸附水中的Pb~(2+),研究温度和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并通过经典模型拟合,材料吸附前后的EDS、XRD和FT-IR表征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R~2>0.99);吸附动力学特征很好地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吸附剂中的磷灰石与Pb~(2+)发生了离子交换、表面吸附、溶解-沉淀作用,Pb~(2+)被固定在磷灰石中。

    2018年04期 v.44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 高铁酸钾预处理强化污泥破解及厌氧产酸

    何国鸿;刘畅;

    在序批式污泥厌氧反应器中探究了高铁酸钾对污泥破解及厌氧产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对污泥具有较强的破解性,当高铁酸钾的质量浓度由0 mg/L增加至16 mg/L时,溶解性COD与总COD的比值由6.2%升至35.6%。同时污泥液相中溶解性蛋白质的质量浓度由561 mg/L增加至1 365 mg/L。高铁酸钾的浓度与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的减量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当高铁酸钾的质量浓度为8 mg/L时,污泥厌氧产挥发性脂肪酸最大,并且最大值为895 mg/L,其浓度是空白组2.56倍。

    2018年04期 v.44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 碳酸镁与镉离子的吸附和沉淀作用研究

    侯云峰;刘辉利;郑荷花;王俊;

    以碳酸镁为吸附剂,在镉离子初始浓度为0~6 mmol/L,初始pH值为4和7的条件下,研究了碳酸镁与镉离子的吸附与沉淀作用。结果表明,由于碳酸镁的溶解及与体系中氢离子的中和,碳酸镁—镉体系的最终pH值为10.4左右;体系的平衡pH值随着镉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体系中镉的平衡浓度随着初始镉离子浓度的增加缓慢上升;碳酸镁对镉的吸附等温线为折线型,不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符合伪二阶吸附动力学模型。结合碳酸镁吸附镉前后固相表征的结果,说明碳酸镁与镉离子的作用机制随着镉离子浓度的增加,从离子交换发展为离子交换和表面配位反应并存,最后表现为表面沉淀。

    2018年04期 v.44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 不同粒径尾矿中重金属水平迁移转化规律

    丰顺;舒小华;艾涛;刘杰;

    针对桂北铅锌尾矿中重金属在水平方向上的释放、迁移和转化问题,利用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降雨模拟装置进行径流冲刷试验,分析冲刷过程中尾矿重金属浓度和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径流冲刷过程中,尾矿中重金属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深度对尾矿中重金属浓度变化的影响不明显,同一深度的尾矿,粒径与其重金属释放量呈负相关关系,粒径小于75μm时重金属Zn减少率高达24%。径流作用下,尾矿的粒径大小与迁移能力成反比。径流冲刷前后,尾矿中重金属含量下降,Cd,Zn和Pb的含量在弱酸提取态下分别减少2.4%,1.6%和0.3%。随降雨时间延长,液相可溶态重金属浓度未发生显著变化,固相颗粒态重金属浓度持续降低,液相颗粒态重金属含量减少最明显。

    2018年04期 v.44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5K]
  • 机械蒸发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刘导明;张璐;王磊;李凯;黄凯兴;

    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原水、MBR出水、NF浓缩液分别进行机械蒸发试验。结果表明,机械蒸发装置适合MBR产水、NF浓缩液的处理,回收率达到90%;COD和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以上,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表2标准。渗滤液原水则不适合用机械蒸发法处理。

    2018年04期 v.44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固体废弃物处理

  • 纳米二氧化钛对污泥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

    李晓敏;

    以污水处理厂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的混合物为发酵基质,建立连续流污泥厌氧反应器并评估了纳米二氧化钛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慢性毒性影响。长期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纳米二氧化钛能够抑制甲烷的产生,且当二氧化钛的质量浓度为300 mg/L时,甲烷的最大产量(以VSS计)为132 m L/g,是空白组的81%。而低浓度的纳米二氧化钛对污泥产甲烷影响不明显。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显示高浓度纳米二氧化钛作用下产甲烷古菌的数量小于低浓度作用下。此外高浓度纳米二氧化钛作用下与产甲烷相关酶的活性及乙酸钠的降解量均低于低浓度纳米二氧化钛作用下,然而活性氧和乳酸脱氢酶的释放量却高于低浓度作用下。

    2018年04期 v.44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环境管理与咨询

  • 铀尾矿滩面氡析出率与环境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叶勇军;文汉冠;李向阳;张俊;赵雪丽;张瑾丰;

    通过对衡阳市某铀尾矿滩面的氡析出率、大气温度、大气湿度、气压、γ剂量率、土壤含水率等环境物理量进行监测采集。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分析了其中各因素与氡析出率的关联度,结果发现在分辨系数为0.5的条件下,大气温度、大气湿度、气压、γ剂量率及土壤含水率与氡析出率的关联度分别为0.550 1,0.476 1,0.631 5,0.748 2和0.485 9,其中γ吸收剂量率对氡析出率关联度最大;而大气湿度的关联度最小。结合氡析出率的影响因素具有多重性的特点,试验研究成果可为以后探索氡析出率与各环境指标量的数学关系提供重要参考。

    2018年04期 v.44 96-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技术费效分析

    王俊岭;聂练桃;张雅君;冯萃敏;许萍;李俊奇;

    文章对LID技术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类分析以及采用费效分析方法对其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指出国内外LID技术推广层面的政策经济不同之处,总结出LID技术的推广建议。表明LID措施比传统雨洪管理技术具有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有效的运用将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经济上的支持。

    2018年04期 v.44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土壤修复

  • 不同环境激素吸附行为及机理的对比研究

    石健;曹澄君;范素素;

    文章研究了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的动力学、热力学过程,并进行相关参数分析和模型构建。结果显示,5种环境激素的吸附过程分为快速吸附、慢速吸附、平衡3个阶段,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等温模型的拟合度最高,吸附过程均为物理过程,并且放出热量。

    2018年04期 v.44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