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丽红;孙洪军;高艳娇;金若菲;
为了有效处理化纤厂棉浆黑液,研究了超声-生物法联合处理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时间、样品初始pH值、超声功率对棉浆黑液COD去除的影响,然后在适宜条件下对棉浆黑液进行超声预处理,处理后的黑液利用白腐真菌糙皮侧耳菌株B1降解。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棉浆黑液的最佳条件为:棉浆黑液稀释10倍,频率20 kHz,功率225 W,反应时间120 min。超声-生物法联合处理棉浆黑液与单独采用生物法相比,废水中COD的去除率提高了16%,说明超声作为棉浆黑液的预处理方法可行。
2011年04期 v.37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符瞰;夏启斌;李忠;钟同畅;
主要研究麦饭石应用于吸附氨氮。采用静态吸附法测定麦饭石的吸附离子交换等温线,考察其吸附氨氮的规律,讨论溶液pH值和高温焙烧麦饭石对其吸附氨氮的影响,提出应用不同的溶液浸泡改性天然麦饭石,从而强化其对氨氮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麦饭石对氨氮吸附主要由它的活性位和可交换离子决定,其吸附规律可以采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描述,不同温度焙烧活化对麦饭石吸附氨氮影响不大;麦饭石吸附氨氮的最佳pH值范围在3.2~9.4之间;NaCl溶液浸泡改性比KCl、NaOH溶液浸泡改性麦饭石更能提高其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当氨氮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对氨氮的吸附量可提高73.9%。
2011年04期 v.37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张博;黄理辉;高宝玉;姜军强;
以鱼粉废水为培养基,研究了斯达式油脂酵母HL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添加20 g/L的葡萄糖,初始pH值为4时,生物量高达17.62 g/L,油脂产量为2.71 g/L,COD及蛋白质去除率分别为43.44%和91.15%。所产油脂中脂肪酸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酸(C14∶0)和棕榈酸(C16∶0)。
2011年04期 v.3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原金海;张敏;
对萘磺酸类有机废水进行络合萃取研究,采用西南某化工厂6-硝(6-硝基-1,2-重氮氧基萘-4-磺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1,2,4-酸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通以三辛胺为络合剂,正辛醇为助溶剂,煤油为稀释剂,以萃取-反萃取体系处理1,2,4-酸废水,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络合剂与助溶剂、稀释剂的体积比为4∶1∶5。废水pH值为1.7,最佳萃取相比O/A为1∶5。废水经一级萃取后,其COD由原来的17.2 g/L降至1.84 g/L,COD去除率达到89%。反萃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采用15%NaOH溶液,反萃体系相比为2∶1,反萃温度为40℃,静置6 h分层,反萃取效率为84%。
2011年04期 v.37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秦霞;王立彤;毛瑞祥;杨雷;杜建光;王岩石;
选用陶粒和碎石作为填料,在不同的进水水质和水力负荷下,对土地处理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实验室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以人工污水作为进水,在10 cm3/(cm2.d)的水力负荷下,碎石填料20 d完成挂膜,挂膜时间较陶粒填料短。②以人工污水作为试验进水,水力负荷为15 cm3/(cm2.d)时,陶粒和碎石填料的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2%、84.6%;水力负荷为20 cm3/(cm2.d)时,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2%、75.2%。③进水水质不同,COD去除效果存在较大差异。④陶粒填料表现出略优于碎石的COD去除效果,COD去除率较碎石填料高1.6%-8.6%。
2011年04期 v.37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辛成运;王海芳;宋士娟;刘锦辉;杨林军;
依据蒸汽相变促进细颗粒凝并长大的机理及典型的湿法烟气脱硫(WFGD)工艺特征,提出脱硫塔出口设置蒸汽相变室,以建立细颗粒凝结长大所需要的过饱和环境,进而提高WFGD系统对细颗粒的脱除效率。综合WFGD系统的腐蚀机理及水汽不易在低表面能材料表面凝结的特性,提出采用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低表面能材料作为凝结室的内壁面或壁面衬里、涂料,以实现增进相变效果及防止酸性物质结露腐蚀的双重功效。
2011年04期 v.37 1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周金海;
设计了一套模拟烟气催化还原脱硫实验装置。采用分步浸渍法,用Ce、Fe和Ti对La/γ-Al2O3催化剂进行改性,实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改性前后催化剂的脱硫活性,以获取具有较高脱硫活性及较低反应温度的还原脱硫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9%La-3%Fe-5%Ce-0.8%Ti/γ-Al2O3在420℃的反应温度下,可去除高达99.3%的SO2,为该技术能够尽快运用于工程实际创造一定条件。
2011年04期 v.37 17-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 曾劲松;
简要介绍了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其除尘效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种节能减排技术,探讨了相关问题。
2011年04期 v.37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钱磊;朱勇;
主要探讨袋式除尘器本体结构设计的优化策略。根据某工程项目场地条件及其具体实际研究并设计了特殊场所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形式。在优化设计中,针对传统除尘器钢耗量大、外形笨拙、占地面积较大等问题进行探讨。
2011年04期 v.37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程罡;余波;
结合国内外脱硫技术发展的现状,着重介绍了几种典型工艺。分析了我国烧结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烧结脱硫市场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2011年04期 v.37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胡洪宣;张国权;陈思维;
综合考虑湍流及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对燃烧的影响,建立了详细流动耦合简化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湍流燃烧模型,以有限体积法求解爆炸流动及反应控制方程,对二维压力管道中汽油蒸汽爆炸的过程及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吻合性;分析了各种组分的变化过程及对爆炸的控制作用。为汽油蒸汽爆炸特性及规律的进一步研究、工业防爆抑爆技术的工艺实施、系统设计和关键参数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04期 v.37 27-2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司荣军;
以DN700 mm管道为原型,应用连续相计算方法对不同浓度瓦斯爆炸火焰、压力波传播进行数值模拟。从中可以看出,爆源附近火焰传播速度较小,上升到某一峰值后又衰减;瓦斯浓度对火焰传播速度有比较大的影响;爆源点的最大压力值并不是整个过程的最大值;瓦斯浓度对爆炸压力峰值影响较大。
2011年04期 v.37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张红卫;刘岑;吴元祥;陈刚;胡成龙;刘小宁;
试验研究表明,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碟形封头可提高钢制薄壁内压短圆筒的爆破压力;得到确定Q235-A低碳钢和0Cr18Ni9不锈钢制薄壁内压短圆筒爆破压力的经验公式,以及区分内压长、短圆筒的临界长度计算公式。
2011年04期 v.37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郎需庆;刘全桢;宫宏;
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设计计算了油库消防水供给系统,指出至少需将现有的消防能力提高6~10倍才能满足扑灭大型浮顶储罐全面积火灾的要求。最后提出了大型原油库应对大型浮顶储罐全面积火灾的消防系统改造方案。
2011年04期 v.37 33-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王丽;田其然;
基于液氯气化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开发设计出一套液氯安全使用技术装置,避免了液态氯气直接进入氯化反应装置,保证氯气使用过程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法规、标准,防止和减少了液氯气化过程中液氯钢瓶超压、超温和爆炸的可能性,降低了液氯使用过程的危险性及事故率。
2011年04期 v.37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李永芳;
从眼动的基本概念入手,总结眼动技术的发展、数据记录方法以及眼动仪发展特点,从人-车-路(环境)三方面分析了眼动技术在道路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2011年04期 v.3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张玉平;赵建平;
某集输站场的天然气中含有大量的H2S,一旦管道或设备腐蚀泄漏,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针对潜在的中毒、火灾和爆炸后果的危险性,建立各种后果的数学模型,用DNV公司的PHAST软件模拟了天然气发生泄漏后所造成各种后果的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并确定出对于高含硫天然气泄漏后果影响最严重的模型。
2011年04期 v.3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税永红;胡艳;李巧巧;蒋学军;
通过对消费者常使用的11种无磷洗衣粉的含磷量及COD的测定,得到磷与COD负荷值,以此估算了2000—2007年我国洗衣粉消费的磷、COD污染负荷总量。结果表明,被检洗衣粉磷与COD负荷平均值(w/w)分别为0.009±0.019和0.34±0.391;45.5%的被检"无磷"洗衣粉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对多年洗衣粉消费产生的磷和COD值估算结果表明,年平均值分别达1.616×104t和86.14×104t,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分别达180.15%和198.27%。洗衣粉消费引起的污染应引起消费者的共同关注。
2011年04期 v.37 48-4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贾贵科;刘天生;
在无土种植条件下,测定了重金属Pb、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玉米幼苗株高、根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在单一污染中,同一浓度下,Pb对玉米幼苗根长的抑制率大于对株高的抑制率,Cd对玉米幼苗株高的抑制率大于对根长的抑制率。复合污染下,重金属复合污染物对玉米幼苗根长的毒性效应大于对株高的毒性效应。复合污染总体上表现为协同效应,毒性效应大于单一污染,但在低浓度下两种重金属均促进玉米幼苗株高生长。在复合污染中,当Cd处于高浓度时,在Pb质量浓度为52~208 mg/L范围内复合污染表现为拮抗效应。
2011年04期 v.37 50-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蔡河山;黎晓霞;朱灵光;
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顺德区大气中SO2污染呈增长趋势,其中工业过程排放的SO2是顺德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以顺德区2003—2008年的SO2浓度监测值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其SO2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顺德区SO2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明显,其中乐从镇的SO2污染为全区10个镇街之最,2006年以后顺德区的SO2浓度呈下降趋势,SO2污染得到控制。
2011年04期 v.37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张建红;滑铁钢;陈四军;顾成海;吴礼云;吴立婷;
搬迁企业原址场地(棕地)可能由于原生产活动遗留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因此,棕地改造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污染调查分析和环境风险评价,判断其是否需要进行土壤修复。采用磁学测量结合土壤理化分析对首钢搬迁场址进行了土壤污染调查,用克里格法插值后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土壤环境风险,并列举了不同生产区域的主要污染物和相应的土壤修复方法。
2011年04期 v.3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任一艳;黄战胜;
从理论上分析了水质实验室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和数据之间的合理性,为实验员和数据审核者提供一定参考,从而提高数据质量,为环境水质管理服务。
2011年04期 v.3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