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宁;恽曙斌;李雪;黄维秋;袁雄军;杨春海;赵会军;
以上海化工园区某段管廊为研究对象,采用FDS软件构建在池火灾环境下石化管廊管道模型,研究石化管道在池火灾下的受火过程及管道热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火灾功率对池火灾影响最大;随着火灾功率的增大,池火上方管道达到最高温度时间缩短,温升速率增大,管道位置对于温度上升的影响逐渐减小,不同位置管道的温差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风速大于1 m/s时,风速每增加0.5 m/s,管道峰值温度降低20%;增大油池尺寸可有效增强火焰对油池位置偏移的抗性;并根据石化管廊管道池火灾下热响应规律,建立管廊管道温升公式。
2023年03期 v.4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5K] - 殷果;金静;李秋璠梓;钱佩雯;
针对典型高沸点可燃液体,选取柴油、煤油为主要对象,对相关的物证鉴定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原样组分、干扰性以及燃烧残留物3个方面介绍了煤油、柴油的检验鉴定,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2023年03期 v.49 7-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2K] - 邓嘉玉;孟晓静;张俊;马欢;
为研究高校高层宿舍发生火灾时,不同人流股数对门禁装置间隔和楼梯宽度对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以某高校高层宿舍楼为例,通过Pathfinder建立模型,以整股人流数、非整股人流数宽度设置门禁间隔和楼梯宽度进行模拟,分析了门禁装置间隔和楼梯宽度在按照整股人流数和非整股人流数加宽时,人员疏散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以1股人流数0.6 m设置门禁间隔和以3股人流数设置楼梯宽度时,人员疏散时间最短,疏散效率最高。
2023年03期 v.49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3K] - 郑应亨;于磊;伍培;张傲梅;
针对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且传统施工安全诊断方法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基于物联网技术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应用的优势,构建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诊断指标体系,采取AHP-熵权法组合赋权的方式确定了诊断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施工安全诊断模型,并经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建筑企业安全管控和事故预防提供依据。
2023年03期 v.49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6K] - 金佩剑;葛素伶;范鹏震;娄胜阳;崔永祥;
针对区域煤矿应急救援需求,综合考虑区域应急救援基地选址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构建以地理位置、经济投入和救援能力等主要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提出区域煤矿应急救援基地选址模型。依据模型对某市煤矿应急救援基地选址进行优化,并与基于P-中值的ArcGIS网络分析法选址结果对比,证明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提出区域煤矿应急救援基地选址模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对于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城市公共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023年03期 v.49 20-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0K] - 周会会;张亮;刘敏;杨旭;
针对运输过程中事故风险因素、不同类型锂电池运输火灾进行分析,提出锂电池运输火灾的处置措施,以期为基层消防救援人员处置该类灾情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49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 卢建锋;
危险品在仓储过程容易发生事故,进行危险品仓储事故致因分析,有利于危险品提高仓储安全管理的针对性,也有利于预防事故发生。将危险品仓储系统风险源划分为三大类并进行识别。基于三类风险源和突变理论,建立了危险品仓储系统状态的燕尾突变模型,应用该模型以天津港“8·12”事故为例,进行事故致因突变分析。最后提出了危险品仓储事故的防控措施。
2023年03期 v.49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3K] - 苗文成;孙秉才;许斌;高磊;杨旭;
在一个呈“V”型,大高程差间歇输油管道开展泄漏次声波监测现场试验研究,模拟同一位置、不同孔径下的泄漏特征,提出了信号白化降噪与自适应滤波相结合的数据处理算法,有效剔除了背景噪声的干扰,突出了泄漏信号下降沿特征,提高了泄漏识别定位能力,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检出最小3 mm孔径的泄漏,且定位误差均在100 m以内,可为油田集输管道泄漏监测提供有效支撑。
2023年03期 v.49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8K] - 许卫荣;谢世杰;王强;胡栋;廖晓玲;
采用拉伸试验装置对含不同工艺缺陷的HDPE管热熔接头开展拉伸试验,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头的断裂面形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含冷焊、过焊、未熔合、卷边焊缺陷的热熔接头试样相比于正常焊接参数下的热熔接头试样,在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屈服强度上都有显著降低,SEM图显示纤维之间的缠绕和银纹面积的大小是影响接头焊接性能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含冷焊、过焊、未熔合、卷边焊缺陷的HDPE管热熔接头的力学性能有显著降低,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023年03期 v.49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5K] - 同霄;徐文龙;朱恒;刘沛华;
针对油田作业现场的人员疏散问题,通过实测得到作业人员及设备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二维环境地图,利用蚁群算法计算作业人员的最优疏散路径,并对不同工种作业人员分类研究,划分得到井场疏散重点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发生突发事件后,井场内作业人员的疏散时间为31.6 s,按照疏散距离由大至小分别为压裂车操作人员、储罐试油队人员、配液操作人员及其他辅助人员。为了有效提高井场作业人员的疏散效率,应确保设备间预留足够的安全距离,设备与井场边界有一定的空间,应急集中区域不被占用和遮挡。
2023年03期 v.49 41-4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3K] - 王云卿;李举鹏;陈明义;冀星光;杨嘉乐;赵嘉暄;陈悦;
采用实验室试验和ANSYS数值仿真法开展安全帽降温改性材料最佳配比的实验,并以石家庄季节气候条件模拟分析了季节特征温度和风速对安全帽降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PET涂料和新型纳米隔热涂料质量比为1∶3时,降温幅度最大,为11.6℃;(2)普通安全帽与改性安全帽的温度云图均随着远离帽顶区域呈现出“层状分布”的降低趋势,且外界环境温度越高,改性安全帽降温效果越好;(3)当风速低于5 m/s时,改性安全帽降温效果显著,降温1.4~3.2℃;随着风速的增大,太阳辐射吸收率急剧减小,安全帽热传递方式基本只存在与环境的对流换热,2种安全帽的降温效果趋于相同。
2023年03期 v.49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9K] - 戴静;陈伟佳;潘梦丽;欧红香;
为提高聚丙烯(PP)的阻燃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膨胀阻燃剂炭源——硅改性木质素(SiO_2@AL),与聚磷酸铵(APP)、双季戊四醇(DPER)经熔融共混制备膨胀阻燃PP复合材料。通过氧指数、垂直燃烧、热重分析、烟密度测试等考查复合材料的阻燃、热稳定性、抑烟等性能。结果表明:当添加4%SiO_2@AL的PP复合材料UL-94测定达到V-0;而SiO_2@AL与DPER的质量比为1∶3时,氧指数最高为27.6%。SiO_2@AL/IFR/PP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能,较传统膨胀阻燃PP的热失重速率降低了1.75%,800℃时残留量增加了0.5倍;烟密度测试和残炭SEM分析表明,SiO_2@AL的添加使PP形成了更加稳定的蜂窝状炭层,烟气释放总量呈下降趋势。
2023年03期 v.49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1K] - 牛奕;王笑笑;黄钦;
基于隧道火灾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隧道火灾理论确定边界条件,使用PyroSim进行建模,模拟分析发生不同规模的火灾时不同风速下的烟气流动情况,得出临界风速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模拟的准确性。在临界风速下,综合考虑火灾致害因素烟气温度、能见度及CO浓度达到危险临界状态的时间,得出场景中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对隧道人员逃生路线规划意义重大。
2023年03期 v.49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 熊亮;纪钦洪;丁一;徐庆虎;于广欣;崔德春;
根据水电解制氢装置工艺特点,在装置上开展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在HAZOP分析时,明确了分析范围和目的,划分了节点,确定了引导词,分析了风险偏差及潜在后果,并在分析现有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制定了风险管控强化措施,以期能提高装置的本质安全和运行人员对风险辨识和管控能力,确保制氢装置的安全运行。
2023年03期 v.49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0K] - 王新颖;林振源;胡磊磊;徐拓;刘岚;张跃;
提出了一种基于萤火虫改进麻雀搜索算法-支持向量机(FASSA-SVM)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轴承工况的振动信号变分模态分解(VMD)得到多个模态分量(IMFs),其次利用排列熵(PE)求解每种工况每个IMF的PE值作为特征参数输入至SVM中,最后利用FASSA方法优化SVM的惩罚因子、核参数并得到最优的轴承故障分类诊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FASSA-SVM方法的平均测试集诊断准确率高达99.8%,该诊断结果优于传统的萤火虫算法(FA)、优化麻雀搜索算法(SSA)。
2023年03期 v.49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6K] - 徐东方;尉瑞;周风媛;张孝强;
煤层静态爆破预抽瓦斯是高强度开采矿井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低浓度瓦斯的王家岭矿在强力开采状态下瓦斯会大量涌出,为提高该矿煤层预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COMSOL软件模拟矿井12316工作面瓦斯抽采有效半径随抽采时间的演化规律,进而得到静态爆破强化抽采的有效抽采范围。结果显示:随抽采时间变化,瓦斯有效抽采半径增加,当抽采时间为10、30、60、90、120、150、180 d时,瓦斯抽采有效半径分别为0.07、0.71、1.13,1.37、1.54、1.69、1.86 m,抽采时长180 d时的有效影响半径比抽采90d时的增长60.7%,抽采90 d比抽采30 d的有效影响半径增长92.95%,模拟结果可用于指导现场瓦斯抽采工作,并为类似矿井提供借鉴和指导。
2023年03期 v.49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4K] - 曹志刚;刘俊;
针对乌东煤矿顺层钻孔施工过程中发生卡钻、顶钻及排渣不畅导致钻孔不能正常施工的情况,通过现场考察及理论分析后可知,造成喷孔和卡钻的主要原因是钻杆使得钻孔孔径变小,从而影响了瓦斯和煤粉颗粒的排出,使得内部压力变大。内外形成了压强差使得瓦斯和粉尘颗粒向外喷出,形成喷孔和卡钻,导致钻孔施工深度浅。通过针对性的改进钻孔施工工艺,使钻孔施工长度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对乌东煤矿和其他类似矿井今后的顺层长钻孔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3年03期 v.49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 马万太;蒋云泽;史志翔;冷晟;
通过开展硅质量分数25%高硅铝合金粉尘燃爆特性研究,揭示了硅质量分数25%高硅铝合金粉尘的最小点火能、最低着火温度、爆炸下限和最大爆炸压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要防止高硅铝合金粉尘云与雷电、静电、生产中摩擦或碰撞所产生的火花等能量源接触,避免达到高硅铝合金粉尘云的最小点火能0.1~0.2 mJ而引发爆炸事故;要防止出现明火与发热设备热表面温度达到高硅铝合金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960℃;对高硅铝合金生产场所、工艺设备等进行抗爆设计时,约束爆炸压力措施承受最大爆炸压力的冲击至少要在0.525 MPa或以上。
2023年03期 v.49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