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与环保


安全技术及工程

  • 氧化还原体系低温引发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安全风险研究

    杨兴兵;李金亮;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乙酯、丙烯酸酯丁酯为反应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亚硫酸氢钠为还原剂,在低温下进行乳液聚合。主要研究了反应单体的热稳定性及反应过程中的相关热力学参数,最后按照规定对该聚合体系进行了安全风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酯混合单体无热分解放热风险,丙烯酸酯乳液体系的绝热温升(△T_(ad))为49.6℃,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为91.9℃,该体系的最终反应工艺危险度评估为1级,聚合工艺热风险低。

    2020年03期 v.46 1-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 流-固耦合作用下某尾矿库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陈艳;雷波;李向阳;杨晨;

    以南方某铀尾矿库为对象,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开展某尾矿库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降雨条件下,尾矿坝最先可能发生溃坝的是基岩与尾矿坝接触的尾端,其次是尾矿坝与基岩接触的地方。同时,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尾矿坝的稳定性也会随之下降,位移量会增大,溃坝的可能性也会变大。

    2020年03期 v.46 4-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 非金属管道微小泄漏动力学数值模拟和试验对比

    岳云飞;杨文斌;严欣明;毛小虎;郝永梅;

    为了探索非金属输送管道泄漏规律,从数值模拟和试验两个角度,对液体PE管道发生泄漏前后管道内流体与泄漏口的流动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判定管道泄漏提供了依据。运用FLUENT软件针对PE液体管道泄漏,在不同孔径、不同压力下,构建管道泄漏模型分别进行仿真,分析不同泄漏情景下压力梯度的分布规律。同时在近似相同条件下进行PE管道两点泄漏模拟试验。结果显示: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泄漏孔处压力、流速均与管内初始压力成正相关;初始压力和孔径的增大,会导致管内压力下降速度上升,但最终会趋于稳定值。

    2020年03期 v.46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 基于储层非均质的水淹水窜风险评价

    朱庆杰;王佳佳;李雪;胡士明;万永华;

    水淹和水窜是油田在水驱开发时常见的安全问题,储层非均质性是引起水淹和水窜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对于水淹水窜的作用,通过层次聚类分析法建立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关系式,并将其转化为水淹水窜风险概率,把水淹水窜风险概率进行分级,以此判断非均质性对于水淹水窜的作用。以BD油田阜二段第三砂层组为例进行水淹水窜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非均质性严重,水淹水窜风险概率均大于80%,储层非均性极容易导致油田在注水开发时发生水淹水窜。该区在注水开发时需要重视工艺设计与防护措施,以降低水淹水窜风险。

    2020年03期 v.46 13-1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 肥煤自燃全过程热动力学特征参数研究

    刘傲;刘梦华;李珂;赵鸿儒;

    实验测定了林西矿肥煤样品30~900℃煤自燃全过程热动力学特征参数,得出:TG/DTG曲线显示煤样DTG初始临界温度45℃,干裂温度122℃,活性温度195℃,增速温度265℃,质量极大值温度342℃,着火温度465℃,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515℃和燃尽温度690℃;DSC曲线显示,煤样初始放热温度60℃、最大热释放速率温度511℃。结合TG-DTG-DSC曲线综合分析可知,煤温达到510℃左右时煤样反应最剧烈。由煤自燃标志气体测定实验系统得出:煤温130℃后CO,CO_2释放量迅速增加,210℃增加速度下降;CH_4,C_2H_6含量变化具有规律性且两者变化相近;C_2H_4出现温度为130℃;C_2H_4/C_2H_6比值在190~350℃有较强的规律性,呈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较快;350℃之后,CH_4,C_2H_6,C_2H_4体积分数均开始急剧增大;C_2H_4/CO与C_2H_4/CO_2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130~350℃时缓慢增长,达到350℃后比值呈指数形式上升。经拟合曲线,得到活化能的3个突变点温度:70,180,220℃,其中180℃与交叉点温度相吻合。通过以上研究,得到了肥煤自燃全过程的热力学特征参数,为实际生产中防治煤自燃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0年03期 v.46 18-2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 高瓦斯孤岛工作面预抽钻孔封孔工艺优化研究

    黄学满;

    针对王坡煤矿高瓦斯孤岛工作面预抽钻孔封孔质量差、抽采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基于围岩裂隙演化钻孔封堵原理,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指标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围岩应力场分布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了3210孤岛工作面抽采钻孔的合理封孔段深度为距煤壁15 m,并考虑距煤壁3 m范围内煤体破碎严重的问题,将原"两堵一注"封孔工艺优化为"三堵一注"封孔工艺。针对两种封孔工艺开展了现场抽采钻孔封孔试验,在60 d的抽采监测期内,优化工艺试验钻孔的平均甲烷体积分数为47.19%,较原有封孔工艺的平均甲烷体积分数高15.90%。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钻屑指标测定法综合确定合理封孔深度是科学有效的,抽采钻孔的封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抽采效果显著提高。

    2020年03期 v.46 23-2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 高海拔400 kV绝缘子覆冰特点及污秽闪络试验研究

    马晓红;穆青青;刘晓波;赵超;潘哲哲;毛先胤;

    污秽、覆冰、高海拔的影响会降低绝缘子的外绝缘性能,绝缘子发生覆冰闪络事故,会对线路安全运行造成威胁。为了研究污秽、覆冰、高海拔综合作用下超高压绝缘子串冰闪特性,在贵州高海拔自然试验场,对4组7片绝缘子进行了自然覆冰污秽闪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绝缘子自然覆冰具有迎风面伞裙覆冰先于背风面伞裙的特点,并且在融冰阶段覆冰绝缘子的绝缘性能与覆冰阶段中相比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2020年03期 v.46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 钢结构人行天桥自振频率优化分析

    张清旭;宁晓骏;董福民;周兴林;

    为了提高人行天桥的整体安全性,该文在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楚雄市某钢箱人行天桥为依托,采用结构优化的方式,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参数化模型,以梁高和二期荷载为变量,以基频和时程为目标函数,分别将钢箱梁梁高增加20 cm和30 cm,将原混凝土铺装更换为轻型材料聚氨酯塑胶,天桥的基频提高到原来的两倍多。结果表明:梁高和铺装对人行天桥抗震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增加梁高,采用轻型铺装,能有效地优化人行天桥的自振频率,保证了结构安全,可为类似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参考。

    2020年03期 v.46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 基于IMU智能安全帽姿态估计

    马明刚;严家常;郑贤喜;金超;黄彦庆;

    提出一种基于9轴IMU的智能安全帽姿态估计算法,实现智能安全帽实时姿态估计。通过对IMU采集到的物体加速度和物体所在地磁感应强度数据进行分解,得到物体静态四元数数据;然后根据物体角速度数据和四元数的微分关系对动态四元数进行估计,实现物体的姿态估计。同时,文中提出修正转轴补偿的方法,解决由于物体俯仰角为±π/2时分解四元数计算横滚角时出现的奇异值问题。实验结果显示,文中算法可以实现智能安全帽的姿态估计,在估算精度和实现性上均有良好表现。

    2020年03期 v.46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 移动除尘电气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

    杨俊涛;

    介绍了铁合金浇注池用移动除尘系统的原理,同时对铁合金浇注池用移动除尘电气安全控制系统的原理、设计进行了阐述。通过多方案对比,选出了安全控制的设计方案,很好地解决了移动除尘系统中行车与烟气捕集罩之间同步安全的相关问题。

    2020年03期 v.46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 面向火灾事故现场的消防水炮射流轨迹预测技术综述

    侯晓静;毛文锋;郑毅;刘馨泽;袁纪武;

    当前火灾事故呈现高频次发生的态势,亟需发展消防水炮射流轨迹预测技术,显著提升消防应急处置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综述消防水炮射流运动轨迹预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归纳讨论该预测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即基于数学计算、数值模拟、计算机视觉方法的消防水炮射流轨迹研究。总结概括实现射流轨迹的准确预测仍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轨迹预测技术的研究难点,并提出未来轨迹预测技术的研究应着重考虑灭火剂本身、气象要素及火环境等多因素的耦合效应影响。

    2020年03期 v.46 42-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安全管理与咨询

  • 基于ATG实报的空中颠簸预防管理系统设计

    王占海;陈奇;冯天美;陈璞;

    在对颠簸伤害事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ATG实报的空中颠簸预防管理系统,该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开发QAR计算EDR程序,通过EDR指标提高颠簸预报精度;开发颠簸管理平台,实现颠簸信息的有效传递;利用ATG技术使颠簸预报向颠簸实报提升,提高颠簸信息的实时性。该解决方案可实现空地高精度颠簸风险实时自动预警,有效降低颠簸伤害。

    2020年03期 v.46 45-4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 基于职能特征分类的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绩效测量评估机制研究

    李一奇;曾明荣;

    政府部门工作绩效测量是对政府部门工作开展的效率、效益、公平、秩序等方面进行评估,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应当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基于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能划分,分析其在履行职责、责任落实等方面的典型特征,进行绩效评估对象的分类,针对各类部门确定评估指标设计思路,建立评估结果测算模型,设计绩效测量流程,并在华东某省进行实证应用。基于职能特征分类的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绩效测量评估机制的建立,能够科学、客观分析政府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促进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责任、员工责任的层层压实。

    2020年03期 v.46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初探

    彭建军;李伯钧;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现代化就是要不断推进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进程。当前,作为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之一的监督执法能力,其重要性愈来愈突出,如何促进监督执法能力建设这一现实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执法能力的理论基础出发,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执法能力建设的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最后指出存在的不足。

    2020年03期 v.46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动态安全系统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李锐;吴爱军;杨苗;

    将量子纠缠理论引入安全理论中,提出安全与危险纠缠机制;指出人们当前所处的"安全"的状态,实质上是"安全与风险叠加"的状态,是不确定的;而相对于当前的状态,之前的状态实质上是安全的,是确定的,由此重新给出了安全的新认知。再以安危纠缠和安全新认知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动态安全系统理论,给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提供了新思想和新方向。然后借由塔吊生产系统,展示了动态安全系统理论的应用,定量分析系统内部安全程度,从而使安全管理步入动态的定量化管理阶段。

    2020年03期 v.46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 基于成本收益理论的井场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决策分析

    同霄;蒋继辉;朱妍;

    为有效制定油气田井场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防范措施,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基于成本收益理论建立油气田井场作业人员的行为决策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定量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对不安全行为的降低幅度为21.8%,17.2%,负向激励和监督力度共同作用下不安全行为可降低44.8%。油田企业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应优先提升HSE奖励水平,合理控制罚金水平的同时加大管理监督力度,从而有效减少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2020年03期 v.46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职业健康

  • 石油化工催化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防治及应急处理

    边虎;刘敏;王书峰;

    石化企业使用了大量的催化剂,催化剂开发、生产过程复杂,有许多原料和生产工艺,存在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和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预防催化剂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通过分析催化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职业病防范及应急处置措施,加强催化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创造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有效防止催化剂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和职业病。

    2020年03期 v.46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大气污染治理

  • 城市道路积尘PM2.5碳组分春秋季节差异分析

    刘思宇;吕东影;朱欢欢;刘程;刘娟;姬亚芹;肖捷颖;孙熠;

    为了解城市道路积尘PM_(2.5)中碳组分春秋季节差异,利用样方法采集石家庄市4种不同类型道路积尘PM_(2.5)样品,测定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并分析。结果表明:OC,EC在积尘PM_(2.5)中平均浓度春季为86.77,12.11 mg/g,秋季为119.70,9.44 mg/g,秋季OC浓度大于春季,EC相反;OC/EC为6.4~7.9(春季)和11.36~17.49(秋季),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秋季明显高于春季。与国内不同地区对比发现,石家庄市道路积尘中碳质颗粒物污染严重。主成分分析发现春季积尘中的碳主要来自于汽油车与柴油车尾气排放、道路降尘的沉积,而秋季则增加了生物质燃烧、燃煤排放的影响。

    2020年03期 v.46 72-7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 湿法烟气脱硫对工业粉尘的协同脱除

    程俊峰;刘英华;余志良;李兴华;

    通过对燃煤锅炉、烧结机和催化裂化炉排放工业烟气的湿法脱硫装置进出口粉尘特性的测试分析,从粉尘的粒径分布、疏水性以及吸收塔的内部结构研究湿法脱硫对3种工业烟气粉尘的协同脱除效果。结果表明,湿法脱硫具有粉尘的协同脱除作用,燃煤锅炉可以通过高效的湿法脱硫协同达到超低排放;而烧结烟气的粉尘疏水性高于燃煤粉尘,脱除效率一般,需要采用更复杂的吸收塔结构;催化裂化的粉尘由于细颗粒物占比更大,颗粒物的脱除效果比燃煤粉尘效果略差。

    2020年03期 v.46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 注入式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用于卷烟厂异味处理的效果研究

    王晓建;李胜利;施颖星;李广超;

    将注入式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烟厂制丝排潮和制丝除尘排放气体异味处理中,研究了注入式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参数对臭味浓度、非甲烷总烃和可检出典型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注入式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工作电压越高,注入处理烟道的氧化活性物种浓度越高,注入量越大,臭味浓度、非甲烷总烃和可检出典型有机物去除率也越高。选取合理的工作电压,臭味浓度去除率可达90%以上,非甲烷总烃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8%(制丝排潮)和78.1%(制丝除尘)。

    2020年03期 v.46 81-8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环境管理与咨询

  • 城区建筑施工的环境影响风险评估研究

    刘孟凯;张姝洁;

    旧城改造、城中村开发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造成了城区建筑施工场地增多,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文章结合城区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区建筑工程施工的环境影响风险进行评价,提出相应评价指标和因子权重,同时建立物元可拓模型,计算出关联度,从而得到风险等级和主要风险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城区建筑工程施工的环境影响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风险来自噪声、扬尘、安全、排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五大方面,共15个风险因子,针对风险因子及风险等级,提出相应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2020年03期 v.46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固体废弃物处理

  • 污泥协同处置技术及应用分析

    苑卫军;杨征;王辉;韩明汝;

    对我国火电厂、水泥窑在污泥协同处置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并对气化炉、烧结窑炉和冶金高炉等炉窑在污泥协同处置方面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我国火电厂和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力较强,但由于经济效益问题,企业协同处置污泥的积极性不高,致使行业实际处理量远小于其处理能力。同时指出气化炉、烧结窑炉和冶金高炉等其他炉窑在协同处置工业污泥方面具有适用范围广、就地处置成本低等优势,需要对其进行扩展性、挖潜性研发。

    2020年03期 v.46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两种电动修复的对比性研究

    查振林;占淑娴;

    在自主研发的电动力学装置中,分别采用脉冲电源和直流电源两种供电方式对相同污染浓度的镉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对比分析脉冲电动修复和恒直流电动修复的修复效果和能耗。实验结果表明:与恒直流电动修复相比,在相同的修复时间内,脉冲电动修复处理之后的土壤中镉的去除率提高29.6%~31.0%;在达到相同修复效果(即脉冲电动修复处理和恒直流电动修复处理过程中阴极电导率均为1 285μs/cm时),脉冲电动修复的能耗可节省60.8%。

    2020年03期 v.46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