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红;裴喜华;王恺;马栋梁;李威;
为解决危险化学品在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等环节中存在的各类监管问题,设计由现场终端、边缘层、云层组成的端边云危险化学品全流程监管模型。提出通过端边云融合技术打通危险化学品托运、发货、装货、承运、收货、卸货等道路运输全流程各环节信息;通过连接应急管理、交通运输、住房和建设、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危险化学品监管信息通道,使用大数据比对等技术,实现重点管控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装—运—卸”全流程安全风险的目标。结果表明:端边云技术实现危化品流通环节信息共享,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监测和预警数据,对全流程监管具有指导意义。
2025年02期 v.5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5K] - 王磊;杨茗舒;刘开源;任经春;胡军红;
为了提高企业日常运营安全水平,降低运营风险评估的偏差,选用风险矩阵法,按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的步骤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以江苏高速铁路有限公司为例,根据实地调研结果,评判辨识出公司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从发生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两方面量化评估风险等级。通过历史发生概率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以等效折算死亡人数描述风险严重性。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在日常经营中,主要风险为使用的可燃物遇点火源发生火灾事故。最后,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对应突发事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2025年02期 v.51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 贾伟峰;邓了蒙;李坤隆;周龙;杨雅琴;彭陈超;
以某大型电子工业厂房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实际案例为基础,论述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在大型工厂日常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手段,搭建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实现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可视化、智慧化,提升日常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效率;同时,把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与企业智慧园区平台融合,提升多个子系统间信息交互能力,充分利用智慧园区现有基础设施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引入AI和大数据分析,打造数字化、可视化的智慧安全园区,为企业生产经营打下坚实基础,助力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2025年02期 v.51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 周屹炜;李园;马志伟;
为了提升装备制造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对下属企业事故的隐患管理能力,需要以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实现集团级管控能力建设。在“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的基础上,以匹配实际生产流程、人机环全要素管理、覆盖多层级组织层级为目标,构建“工业互联网+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事故隐患管控”的数字化管控方案,对该架构所需功能模块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管控过程中态势感知与绩效评价的多层级管控循环。本研究提出的数字化管控模式,可有效提升集团总部对所属企业事故隐患管控的全面性、准确性与有效性,可推动对事故隐患告警的数字化、智能化管控水平。
2025年02期 v.51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6K] - 张婷;陆华良;沈宁舟;孙华莹;
石化企业作为高危行业,其应急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员工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为响应国家加强应急管理的号召,针对石化企业应急管理能力,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理论,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石化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模型,以X公司为实例,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石化企业的评价结果为4.392,评价等级为良好,基本符合实际,当务之急应加强对危险识别控制、信息发布传递等方面的能力建设。针对评价结果,对该公司提出了合理的建设性建议,为石化企业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51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姜洪;曾胜;周添;刘顶立;
为降低特长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危害,进一步提高特长公路隧道的消防救援能力,亟需开展对特长公路隧道的消防救援能力进行定量评估的研究。基于4个核心维度即自身消防救援力量、自身消防救援设施、外部消防救援力量及辅助消防救援力量,并细分至24个具体指标,构建了一套全面系统的特长公路隧道消防救援能力评价体系。针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法易受评价对象专业水平的影响导致评估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通过改进层次分析法,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结合熵权法对湖南省某特长公路隧道的消防救援能力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特长公路隧道的消防救援能力得分为78.75,显示出较高的消防救援能力水平。针对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得分较低的自身消防救援力量指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这些措施将进一步为提升特长公路隧道的消防救援能力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和决策支持。
2025年02期 v.51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 李哲;李彩凤;
为了提升港口油品罐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水平,建立规范化双重预防运行机制。基于锦州港油品罐区储运作业流程,考虑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指标的影响,进而引入修正系数(?)对传统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本罐区工艺特点的双重预防机制。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后的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等级降低率为65.83%,4个风险辨识范围整体风险等级降低一级。采用该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对于油品罐区储运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2025年02期 v.51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7K] - 姜珊珊;袁庆华;
近些年发生的一些重特大事故表明,传统的隐患排查治理不能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亟需通过构建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互联的双重预防机制,将事故控制在萌芽阶段。基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行业各类风险特征分析,探索采用极端和现实风险分析方法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创建模型,以X景区为例,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创建实际运行研究,最终为推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行业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提供指导。
2025年02期 v.51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9K] - 程瑜;苟杰;黄林青;
为预防大型结构吊装施工协同工作风险事故,首先从人员、机械、技术、环境、管理5个方面出发,识别出大型结构吊装协同工作风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同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最后基于模型分析得到大型结构吊装协同工作关键风险因素,以此制定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及建议,以期提高大型结构吊装协同工作风险管理的水平。
2025年02期 v.51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