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与环保


安全管理与咨询

  • 基于端边云技术的危险化学品全流程监管系统研究与应用

    陈文红;裴喜华;王恺;马栋梁;李威;

    为解决危险化学品在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等环节中存在的各类监管问题,设计由现场终端、边缘层、云层组成的端边云危险化学品全流程监管模型。提出通过端边云融合技术打通危险化学品托运、发货、装货、承运、收货、卸货等道路运输全流程各环节信息;通过连接应急管理、交通运输、住房和建设、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危险化学品监管信息通道,使用大数据比对等技术,实现重点管控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装—运—卸”全流程安全风险的目标。结果表明:端边云技术实现危化品流通环节信息共享,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监测和预警数据,对全流程监管具有指导意义。

    2025年02期 v.5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5K]
  • 基于改进风险矩阵的突发事件风险等级评估研究——以江苏高速铁路有限公司为例

    王磊;杨茗舒;刘开源;任经春;胡军红;

    为了提高企业日常运营安全水平,降低运营风险评估的偏差,选用风险矩阵法,按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的步骤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以江苏高速铁路有限公司为例,根据实地调研结果,评判辨识出公司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从发生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两方面量化评估风险等级。通过历史发生概率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以等效折算死亡人数描述风险严重性。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在日常经营中,主要风险为使用的可燃物遇点火源发生火灾事故。最后,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对应突发事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2025年02期 v.51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 论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在大型工业厂房的应用

    贾伟峰;邓了蒙;李坤隆;周龙;杨雅琴;彭陈超;

    以某大型电子工业厂房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实际案例为基础,论述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在大型工厂日常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手段,搭建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实现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可视化、智慧化,提升日常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效率;同时,把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与企业智慧园区平台融合,提升多个子系统间信息交互能力,充分利用智慧园区现有基础设施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引入AI和大数据分析,打造数字化、可视化的智慧安全园区,为企业生产经营打下坚实基础,助力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2025年02期 v.51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 装备制造行业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层级事故隐患管控架构研究

    周屹炜;李园;马志伟;

    为了提升装备制造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对下属企业事故的隐患管理能力,需要以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实现集团级管控能力建设。在“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的基础上,以匹配实际生产流程、人机环全要素管理、覆盖多层级组织层级为目标,构建“工业互联网+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事故隐患管控”的数字化管控方案,对该架构所需功能模块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管控过程中态势感知与绩效评价的多层级管控循环。本研究提出的数字化管控模式,可有效提升集团总部对所属企业事故隐患管控的全面性、准确性与有效性,可推动对事故隐患告警的数字化、智能化管控水平。

    2025年02期 v.51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6K]
  • 石化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以X公司为例

    张婷;陆华良;沈宁舟;孙华莹;

    石化企业作为高危行业,其应急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员工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为响应国家加强应急管理的号召,针对石化企业应急管理能力,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理论,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石化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模型,以X公司为实例,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石化企业的评价结果为4.392,评价等级为良好,基本符合实际,当务之急应加强对危险识别控制、信息发布传递等方面的能力建设。针对评价结果,对该公司提出了合理的建设性建议,为石化企业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51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基于改进AHP和熵权法的特长公路隧道消防救援能力评价

    姜洪;曾胜;周添;刘顶立;

    为降低特长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危害,进一步提高特长公路隧道的消防救援能力,亟需开展对特长公路隧道的消防救援能力进行定量评估的研究。基于4个核心维度即自身消防救援力量、自身消防救援设施、外部消防救援力量及辅助消防救援力量,并细分至24个具体指标,构建了一套全面系统的特长公路隧道消防救援能力评价体系。针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法易受评价对象专业水平的影响导致评估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通过改进层次分析法,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结合熵权法对湖南省某特长公路隧道的消防救援能力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特长公路隧道的消防救援能力得分为78.75,显示出较高的消防救援能力水平。针对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得分较低的自身消防救援力量指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这些措施将进一步为提升特长公路隧道的消防救援能力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和决策支持。

    2025年02期 v.51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 港口油品罐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研究

    李哲;李彩凤;

    为了提升港口油品罐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水平,建立规范化双重预防运行机制。基于锦州港油品罐区储运作业流程,考虑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指标的影响,进而引入修正系数(?)对传统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本罐区工艺特点的双重预防机制。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后的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等级降低率为65.83%,4个风险辨识范围整体风险等级降低一级。采用该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对于油品罐区储运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2025年02期 v.51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7K]
  •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探索——以X景区为例

    姜珊珊;袁庆华;

    近些年发生的一些重特大事故表明,传统的隐患排查治理不能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亟需通过构建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互联的双重预防机制,将事故控制在萌芽阶段。基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行业各类风险特征分析,探索采用极端和现实风险分析方法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创建模型,以X景区为例,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创建实际运行研究,最终为推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行业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提供指导。

    2025年02期 v.51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9K]
  • 基于SEM的大型结构吊装协同工作风险分析

    程瑜;苟杰;黄林青;

    为预防大型结构吊装施工协同工作风险事故,首先从人员、机械、技术、环境、管理5个方面出发,识别出大型结构吊装协同工作风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同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最后基于模型分析得到大型结构吊装协同工作关键风险因素,以此制定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及建议,以期提高大型结构吊装协同工作风险管理的水平。

    2025年02期 v.51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3K]

安全技术及工程

  • 城镇中心区域建设高压燃气管道的可行性分析

    王国磊;时浩;张琪;韩丽;

    高压燃气管道的建设有其建设的必要性,尤其是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天然气需求量的增加,势必需要建设高压力级别的天然气管道,实现上游天然气气源的接入及天然气的输送和调峰储气功能,进而保障用户的用气需求。针对高压燃气管道建设的相关规范进行了梳理,针对城镇规划、建筑物建设以及高压燃气管道泄漏后发生火灾事故造成的后果等影响因素,分析了高压燃气管道在城镇中心区域建设的可行性,可为高压燃气管道的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2025年02期 v.51 52-5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 大型游乐设施的三层双向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何光辉;张勇;项辉宇;冷崇杰;黄松;代同阳;

    大型游乐设施的种类繁多,结构及运动型式各异,其失效环节也复杂多样,目前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应用于大型游乐设施时存在明显不足。针对大型游乐设施的特点,通过对现有的各种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我国行业现状,提出了一种适合大型游乐设施的三层双向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从人员、设备本身、环境因素等3个方面进行考虑,并对其进行零部件、子系统、概念设计层次的风险分析,可以自下而上排除单个危险源,自上而下排除系统性危险源,从多角度、多层次探究其失效模式以及潜在危险,实现了对设备的有效安全控制。

    2025年02期 v.51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4K]
  • 新建老鲁箐水库蓄水对大尖山隧道的影响研究

    杨可德;缪庆杰;

    为定量分析库区蓄水对隧道的影响,以玉-磨铁路大尖山隧道为例,运用地下水渗流计算理论,分析新建老鲁箐水库对大尖山隧道涌水量影响变化规律,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作剖面二维渗流模拟,开展库区蓄水对隧道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显示库区蓄水至校核洪水位后隧道涌水量增加量在35.77%以内。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显示库区蓄水前与蓄水至校核洪水位时引起的隧道拱顶位移在1.8 mm以内,变化量为20.9%,隧道水平收敛在1.3 mm以内,变化量为27%;轴力最大部位出现在拱脚处,库区蓄水前后轴力最大的变化幅度为31.7%;弯矩最大部位为墙脚,蓄水前后变化幅度约为10.5%;库区蓄水后最小安全系数为4.3,仍满足规范要求,衬砌处于安全状态。所得结论可为近隧址区修建水库对隧道的影响评价及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5年02期 v.51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6K]
  • K-300透平调速阀弹簧断裂原因分析

    孟祥;赖玉林;钟兴华;樊位平;郑雪邦;蔺俊龙;包荣才;

    某公司K-300透平调速阀60Si2CrVA弹簧运行过程中发生断裂失效,为查明失效原因,笔者通过宏观检查、金相检验、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定、EDS成分分析、断口形貌分析等方法对断裂失效弹簧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弹簧使用过程中由于介质腐蚀导致其表面产生的腐蚀坑缺口,在循环应力作用下在腐蚀坑缺口部位产生微裂纹,形成裂纹源,当裂纹扩展到一定尺寸后发生脆性断裂。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笔者根据失效原因在文末从原材料控制和使用检测两方面给出相应预防措施和建议。

    2025年02期 v.51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4K]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含能材料领域应用发展的可视化分析

    刘鹏刚;崔添俞;欧阳的华;贾浩楠;张洋洋;

    为推动含能材料生产与储存安全性评估方法的创新,该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近17年来与近红外和含能材料相关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机构、作者、关键词等信息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从而梳理了近红外光谱(NIRS)在含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研究结果表明,NIRS在含能材料领域的研究应用逐渐增多,但作者团队之间的合作尚有待加强。在快速检测、分析和组分模型方面,NIRS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已成功应用于混合炸药、黑索今、推进剂和吸收药的在线检测。未来研究将侧重于优化快速检测和组分模型,以提高含能材料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进一步探索和应用NIRS技术将为含能材料的生产与储存安全性评估提供更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方法和思路。

    2025年02期 v.51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9K]

水污染治理

  • 生猪屠宰企业废水处理工程实践

    杨浩;

    针对生猪屠宰废水有机物浓度高且生化性好等特点,采用固液分离-隔油-水解酸化-两级AO-氧化塘组合工艺对该废水进行处理,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与运行效果。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SS、氨氮、动植物油的去除效果良好,废水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出水各指标均稳定达到GB13457—1992《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畜类屠宰加工一级排放限值,出水清澈透明,运行成本仅为1.153元/t。

    2025年02期 v.51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 铁矿采选业废水零排放评价思路与实施重点——基于对典型企业的现状调研

    魏炜;张彦峰;鲍仁冬;王维佳;

    废水零排放已逐步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工业企业绿色发展的必要举措。铁矿采选企业不同于一般工业企业,受地质和气候的影响,不同矿山疏排水量差异较大,部分矿山会产生超出企业消纳能力的矿井涌水和尾矿库溢流水,其不适宜与一般工业企业一样完全以有无废水外排作为零排放的判断依据。基于对湖北、安徽、新疆等地区铁矿采选企业用、排水情况的调研,总结分析了我国典型铁矿采选企业的用、排水情况及废水零排放现状水平,初步提出了铁矿采选企业废水零排放的评价思路及建设重点。

    2025年02期 v.51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1K]
  • 草酸沉淀线路板废水中铜离子研究

    刘琦;金月清;

    以某线路板企业而产生的络合铜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草酸作为沉淀剂,考察草酸用量和反应时间对生成草酸铜沉淀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草酸铜沉淀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转化和溶解性。结果表明,草酸用量和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60 min时,草酸铜沉淀的生成率最佳,达到98.93%。同时草酸铜的纯度达到99.06%。草酸铜在酸性条件下溶解性较差,在碱性条件下草酸铜转化为氢氧化铜和草酸钠,氢氧化铜被酸溶解而富集回收铜离子,草酸钠回用继续生成草酸铜,增强了工艺流程的循环经济性。

    2025年02期 v.51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 磁混凝分离与BAF组合工艺在溢流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彭展;张玥;袁义泉;张磊;谢依廷;

    采用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BAF)及磁混凝沉淀+曝气生物滤池的组合工艺对城市溢流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工程处理规模分别为20 000 m~3/d,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除TN外)。磁混凝分离+BAF组合工艺处理效果好、占地小、施工周期短,均能满足项目要求。对比分析2种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与技术经济性指标,磁混凝沉淀+BAF的组合工艺处理效果更优,运行费用及滤池维护频率更低。

    2025年02期 v.51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5K]
  • HPRO在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袁洪涛;杨跃;邹金生;焦显峰;

    以某500 t/d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例,由于其包含焚烧厂渗滤液、填埋场渗滤液、餐厨垃圾废水等多种水源的混合处理,水质复杂程度高,因此具有显著的代表性。研究方法包括通过控制HPRO装置的进水水质条件、运行压力、系统回收率等参数,以验证HPRO装置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际污染物去除率以及膜通量。并结合膜污堵周期及产水水质的稳定性,确定HPRO装置在渗滤液系统反渗透浓缩液处理中的应用条件及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进水电导率≤36 000?S/cm时,脱盐率可以稳定在90%以上;进水COD≤2 000 mg/L时,COD去除率可以稳定在95%以上,整体适应性良好。

    2025年02期 v.51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大气污染治理

  • 烧结烟气直燃炉耦合中低温脱硝装置流场模拟及优化设计

    吕璐;钱亦琛;陈立;

    在国家政策驱动下,钢铁行业超低改造行动持续推进,烧结烟气脱硝工艺以末端烟气升温耦合SCR脱硝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在该技术中,CFD流场模拟设计扮演了重要角色。以某烧结烟气直燃炉耦合中低温SCR脱硝装置流场设计为案例,采用CFD仿真技术,分析了原系统流场存在的偏流、流场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改进意见。研究了喷氨格栅、增设静态混合器等措施,解决了系统氨浓度分布、氨逃逸问题。研究了直燃式加热器高温烟气耦合烧结烟气动态喷射流场、混合特性,通过优化高温挡板,解决了系统内温度场偏流的问题。采用上述手段,设计了烟气挡板、静态混合器、优化导流叶片等导流措施,使SCR系统满足了超低排放流场设计要求。该流场设计方案已在多个烧结烟气脱硝工程中得到应用,充分发挥了催化剂、直燃炉的效能,为公司高质量发展、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02期 v.51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1K]

环境管理与咨询

  • Hydrus与Visual Modflow在苯迁移转化过程中的综合模拟研究

    李瑞云;

    用数值模拟法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转化预测极其重要,以太原市某粗苯深加工和储存遗留地块为研究对象,结合Hydrus与Modflow,模拟污染因子苯在包气带和饱和带的迁移转化路径。结果表明,纵向上苯在9年后迁移至地下水,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相符;水平方向上,苯进入地下水后经5年迁移,影响面积约2 911 m2,未超出厂区下游边界,同实际观测结果。案例表明Hydrus与Modflow综合模拟方法在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现从包气带到地下水系统的全过程模拟,提高模拟精度和效率,降低治理成本,对环境治理工作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2025年02期 v.51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