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与环保


安全技术及工程

  • 新型高延性混凝土-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承载力试验研究

    覃秋冬;陆琨;陶忠;李鑫鑫;

    为推动新型农村建设装配式体系研发,提出一种外包高延性混凝土夹芯压型钢板的全预制新型组合楼板,并推导相应受弯承载力和挠度的理论计算方法。设计3种不同跨度的新型组合楼板,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拟合良好;在正常使用阶段,新型组合楼板的变形表现为理想的弹性效果;新型组合楼板具有良好整体性和组合效应并具有较高承载力,且满足规范要求。可为进一步理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2024年02期 v.5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2K]
  • 建筑物作为涉危企业保护层探讨

    高玉格;赵欣;关磊;黄涛;席建;

    针对某个固有风险不高的涉危企业甲类库房距离厂外道路路边不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要求的案例,通过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和保护层分析(LOPA),并使用Gexcon公司开发的泄漏及爆炸危害分析软件FLACS进行事故后果模拟,来探讨建筑物作为保护层的可能性。采用HAZOP和LOPA分析库房内戊烷储罐发生火灾爆炸情景,不能确定厂外道路上活动人员和车辆的安全情况,通过FLACS软件进一步进行事故后果模拟,显示库房的防火墙可以作为保护层,火灾爆炸不会伤害到厂外道路上的活动人员和车辆。

    2024年02期 v.50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 撞击对电梯层门结构的破坏失效研究

    徐畀泽;张雍;吕信策;

    为了分析重物撞击下电梯层门的安全性,同时提高电梯检验现场对层门可靠性判断的准确率和效率,研究不同滑块嵌入深度下的电梯层门在重物撞击下的破坏失效情况。基于理论分析,得到了不同滑块嵌入深度下的滑块最大应力;再运用LS-DYNA软件对重物冲撞击下的层门破坏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层门结构的静力学特征;设置10 mm滑块嵌入深度的相同工况下的物理撞击实验,得到滑块的变形量,最后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和物理撞击实验结果进行比对。研究表明:结合实际地坎宽度和留有安全余量的考虑,电梯的层门滑块嵌入深度设计应尽量大于30 mm,数值模拟得到的滑块最大应力值和理论计算较为接近,在4%~11%之间,数值模拟中滑块产生的变形量与物理实验的误差为11.4%,利用数值模拟来研究设置不同尺寸的电梯层门滑块嵌入深度的问题是可行的。

    2024年02期 v.50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 聚烯烃颗粒在气力输送中静电起电特性研究

    宋戊春;喻海艳;林涛;江东旭;林龙沅;陈海焱;

    为了探究不同聚烯烃粉体颗粒在气力输送过程中起电特性,采用一套自制气力输送实验系统,探究了气力输送过程中不同气固浓度参数对PETG、PP、ABS这3种聚烯烃颗粒静电起电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力输送过程中PETG与PP颗粒带负电荷,ABS颗粒带正电荷,质量流量和输送空气速度对PETG、PP颗粒的荷质比变化呈类似的变化规律,而ABS颗粒的规律则有所不同。随着颗粒质量流量增大,PETG和PP分别表现为总负电荷量减小;而相同质量流量条件下ABS颗粒则表现为总正电荷量增加。随着输送空气速度增加,3种聚烯烃颗粒所带电荷也会增加,但PETG和PP颗粒电荷极性则会出现极大值。

    2024年02期 v.50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 基于GIS和加权信息量法的靖边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韩飞;罗军尧;

    基于GIS和加权信息量法对靖边县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防护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依据靖边县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水系距离、道路距离、地层岩性、归一化植被指数、地形湿度指数9个指标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结合加权信息量模型(WIV)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WIV模型与IV模型所得易发性分区结果均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2)地层岩性及道路水系为研究区地质灾害主要控制因素。(3)ROC检验结果显示WIV模型的AUC值为0.861,相较于IV模型提高了4%,表明WIV模型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及评价效果。

    2024年02期 v.50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4K]
  • 多层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分析计算

    李博康;王政伟;雷露晓;

    在传统套管式换热器的基础上,为了增加换热面积、扩大流量和强化传热,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多层套管式换热器,且对其结构、原理和特点进行概述;其次对这种换热器的传热过程进行分析简化,建立物理模型,确定传热过程的关系式;结合工程实际应用,选择冷热流体、结构参数和运行工况进行液-液和气-液换热计算,确定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应用场合。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套管表面加装直肋和螺旋翅片进一步结构优化,得到最佳的翅片的厚度、高度和间距,同时比较了在最优结构参数下换热器与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可供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50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8K]
  • 基于AHP-熵权法的液氨储罐安全评价

    聂钰明;李屹东;刘群芳;何琦;温小飞;

    针对液氨储罐运行安全评价难的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基础理论,形成了液氨储罐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而构建了液氨储罐安全评价模型,实现了液氨储罐的安全等级评价。同时,运用该评价模型及方法进行了某大型冷库氨制冷企业液氨储罐安全等级评价,结果表明:该液氨储罐安全等级为Ⅴ级,存在安全风险,不宜继续使用,与该液氨储罐实际安全状况相符,验证了AHP-熵权法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2024年02期 v.50 36-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 基于G1-改进熵权法的老旧社区消防韧性研究

    杨甜甜;万杰;李峰;

    为提升老旧社区消防韧性,找出影响老旧社区消防韧性的关键因素,运用5M理论,从3个层面、5个维度(人的因素、建筑物状态、基础设施、外部环境、管理因素)构建老旧社区消防韧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通过G1法和改进熵权法计算指标组合权重,构建DEMATEL模型并分析各指标间的关联性及处于消防韧性系统位置情况。以西安市某老旧社区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应急处置与救援、火灾烟气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设施及电气设备定期维护、疏散通道宽度及畅通性等几项重要度相对较高,是影响老旧社区消防韧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老旧社区韧性关键因素才是增强消防韧性的重点,从而降低消防事故发生概率。

    2024年02期 v.50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 钢厂电缆隧道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及优化

    李彦林;

    为实现对某钢企电缆隧道中水喷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参数优化设计,对水喷雾灭火系统中喷头雾化角大小、间距及喷雾流量展开数值模拟,最终确定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最佳灭火系统参数为:水供给强度13 L/(min·m~2),下喷喷头雾化角120°,喷头间距为1 m,侧喷喷头雾化角90°,喷头间距为1.7 m,工作压力0.34 MPa,喷雾流量30 L/min。

    2024年02期 v.50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3K]
  • 砖木结构古建筑火灾风险影响因子评估研究

    李明海;杨一帆;常通;

    提出模糊DEMATEL-ISM的方法,在建立古建筑火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归属于4大类风险因素的25个潜在风险因子进行关联性分析,得出因子的因果属性及因子间的逻辑层次结构关系,从而对古建筑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利用模糊DEMATEL-ISM法对华阴市西岳庙灏灵殿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疏散与扑救条件、电器设备隐患的原因度较大,需要对其予以控制;耐火等级、火灾荷载的结果度大,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疏散与扑救条件、易燃易爆危险品、电器设备隐患、安全责任制、灭火应急预案和演练为古建筑火灾事故的关键风险因子,可为古建筑火灾风险管控工作提供相应参考。

    2024年02期 v.50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0K]

安全管理与咨询

  • 基于责任关怀管理体系的承包商安全管理模式探究

    马二龙;

    承包商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活跃在各个行业,尤以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等行业最为明显。随着承包商参与的生产活动越多,其暴露出来的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多,如管理风险、作业风险等。企业为了更好地管理承包商,减少其安全风险,提出了很多管理手段或方法。政府也不断更新或完善法律法规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和作业风险的提高。以石油化工行业中领先的巴斯夫及其所使用的责任关怀管理体系为例,探讨了基于责任关怀管理体系的承包商安全管理模式是如何通过关注岗位职责、风险及其管控措施来进行承包商安全管理,希望能为企业在进行承包商安全管理时提供借鉴。

    2024年02期 v.50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基于RF-PSO的塔吊事故可能发生阶段预测与分析

    刘冬华;赵星;赵江平;杨震;

    塔吊在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较为常见,为了探索塔吊事故的影响因素,对塔吊事故可能发生阶段进行预测,建立了塔吊事故的人为因素分析分类系统(HFACS)模型框架,明确了塔吊事故的影响因素;利用卡方检验对事故致因进行特征选择及量化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随机森林预测模型(RF-PSO)。结果表明:RF-PSO模型的预测是可靠的,训练后的RF-PSO模型可以预测塔吊事故可能发生的阶段,影响因素塔吊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缺乏沟通和个人防护设备缺失发生的概率越大,塔吊事故分别在安拆阶段、吊装阶段和攀爬阶段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研究结果可为塔吊施工现场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2期 v.50 59-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8K]

大气污染治理

  • 基于传感器技术和水封效应协同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火灾监测及阻隔装置设计

    徐厚友;胡晨炜;郭昆;王彪;喻青;段航;

    为了预防和控制有机废气处理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研究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和水封效应协同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火灾监测及阻隔装置。通过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关键设备状态参数,早期发现火灾隐患,利用水喷淋阻火装置有效切断火焰在VOCs废气处理系统各区域及生产车间之间的传播路径,依靠逻辑控制程序实现各设备之间的安全联锁,保障VOCs废气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对当前企业废气处理设施的安全生产研究与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2024年02期 v.50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6K]
  • 安钢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工业实践

    李志然;王庆丰;郭方;陈俊杰;韦月;

    结合当前环保形势和政策背景,分析了高炉煤气的典型特点和主流工艺路线,提出预处理水解和兰炭吸附的工艺组合,阐述了该工艺的技术原理和工业实践情况,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将带来广泛的环境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2024年02期 v.50 68-7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4K]

水污染治理

  • 生产废水处理回用工程实例

    程志刚;杨志林;郭磊;李欢欢;郑伟超;张乐乐;

    以某园区生产企业排放的循环冷却水排污水为主生产废水处理回用工程为实例,介绍了废水的来源、回用工艺、主要处理构筑物参数及运行效果。采用“机加池+快滤池+臭氧接触氧化池+BAC滤池+超滤(UF)处理+反渗透(RO)过滤”的处理工艺,回用水主要用作工业企业循环水站补给水,回用水水质达到《石油化工污水再生利用设计规范》(SH 3173—2013)以及《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 50050—2017)中再生水用于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的水质指标要求。工程运行实践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24年02期 v.50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 复合菌剂的构建及其在沼液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国光;郜晋楠;任静;杨丽华;韩文彪;

    通过摇瓶试验,对比研究了7株功能菌株对城市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沼液废水处理效果,并将其中4株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复合菌剂构建,同时考察了复合菌剂最适吸附载体。结果表明:裂解亚氯酸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itidismutans)对沼液氨氮(NH3-N)去除率最高,达85.1%,帚石南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allunae)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Meyer and Gottheil)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82.7%和76.1%,总磷(TP)去除率最高的是产气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aerogenes),为30.5%;4株优势菌组成的复合菌剂对沼液中氨氮的去除率达87.5%,COD去除率达86.4%,总磷的去除率达63.2%,极大地提升了处理能力;秸秆粉+玉米粉+硅藻土更适合做复合菌剂载体,有效活菌数最高,达到了2.91×108CFU/g。

    2024年02期 v.50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9K]
  • 城镇生活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理研究进展

    黄光苠;梁剑成;魏江州;张宇昕;邹楠煊;李鹏飞;

    随着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发展,目前垃圾渗滤液多为老龄垃圾渗滤液,且受浓缩液回灌影响,含盐量升高,可生化性变差,急需一些新技术对原有“生化+膜”主流工艺进行技术革新或者完全取代。汇总整理相关研究与工程实践,发现主要有2种方式实现垃圾渗滤液的全量化处理,其一是升级现有“生化+膜”工艺,使用蒸发与高级氧化等技术对膜过滤浓缩液进行处理;其二是利用高效生物脱氮技术耦合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避免浓缩液产生。

    2024年02期 v.50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 污水厂应用除磷药剂的比较研究

    郑文昕;

    以分别在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铝作用下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在投加一定量磁粉的前提下,分别考察了不同投药量(0.04、0.06、0.08、0.1 mg/L)下的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与梯度投药量(0.2、0.3、0.4 mg/L)下的PAM对污泥沉降性及出水上清液SS和TP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估算。

    2024年02期 v.50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2K]

环境管理与咨询

  • 碳布负载PTFE/碳黑复合电极还原氧气产过氧化氢

    季立亚;赵天贺;朱兆连;黄琪媛;韩欣雨;高燕;

    以导电碳布为基体,负载PTFE/碳黑涂层制备复合电极。考察了碳黑类型、碳黑添加量对碳布负载PTFE/碳黑复合电极产H_2O_2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电极的重复使用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粘结剂PTFE浓度为20%、电流密度为10 m A/cm~2、氧气流量为200 m L/min、乙炔黑添加量为0.035 g时制备的复合电极产H_2O_2性能最佳,180 min内H_2O_2最高产量达到25.2 mg/(L·cm~2),比未添加乙炔黑的电极提高了31.3%。复合电极180 min内产H2O2的电流效率为47.2%,能耗为15.7 kW·h(每kg H_2O_2)。碳布负载PTFE/碳黑复合电极重复使用8次后H_2O_2最高产量仅下降了8.4%,体现出较好的重复使用稳定性。

    2024年02期 v.50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9K]
  • 遥感在固废污染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周朝阳;胡永森;冯霞;夏建锋;

    工业生产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会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等严重后果,对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构成威胁。传统的监测手段依赖执法人员现场执法,往往无法及时发现违法现象。卫星遥感监测具有客观性、时效性、普适性等特征。随着我国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为代表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卫星遥感影像资源逐渐能够满足开展长时间序列溯源监测的需要。以山西三维集团违规倾倒工业废渣事件为例,通过多源卫星的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恶意排放的违法事件开展了全过程监测,还原了事件发生始末,对固体废弃物的种类进行了分析,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露天固体废弃物监管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2024年02期 v.50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8K]

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

  • 住宅新风系统卧式分风箱风量平衡的研究

    周智勇;张俊皓;李佳宜;李定霜;

    卧式分风箱的风量平衡主要与箱体内导流板的结构参数有关,通过CFD数值模拟及SPASS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导流板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来获得卧式分风箱风量平衡最好的导流板结构参数组合。选取3因素3水平建立正交实验表,利用Fluent对各实验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极差分析对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参数优化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导流板夹角、导流板长度、导流板高度3个因素皆会对送风均匀性产生影响,且影响程度为:导流板高度>导流板夹角>导流板长度,优化设置导流板后的模型比初始模型各支路的不平衡率降低了37.6%,风量平衡整体提高,为以后类似分风箱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50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1K]
  • 智慧海绵监测控制系统的实现

    张拓;

    以武汉市中冶南方大厦智慧海绵城市示范工程设计为实例,从需求分析、工艺流程、硬件设计、设备安装、软件设计等方面对智慧海绵城市系统进行了全流程的分析,希望为类似海绵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50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