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红伟;吴鲜梅;华文强;农秋悦;张文杰;
以GAC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研究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快速启动的条件及运行参数。反应器的启动在17 d内完成,总氮容积负荷达到1.62 kg/(m3·d)。采用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方式提高反应器负荷,14 d内反应器总氮容积负荷能快速升至1.45 kg/(m3·d),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低基质浓度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方式更利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第18~21 d平均产气速率为1.1 L/h,用气相色谱仪对EGSB反应器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析,N2O、CO2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0.8%、0.02%,如何降低气体中N2O的浓度需要进一步研究。
2015年02期 v.4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欧文波;祝方;贾文珍;万鹏;史长苗;
采用混凝过程对焦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研究,研究了壳聚糖改性高分子混凝剂的剂量、p H值对焦化废水浊度去除率和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凝过程中壳聚糖改性高分子絮凝剂剂量为200mg/L,p H值为7的最佳条件下浊度去除率比色度去除率更好,它们分别是94.44%和66.67%。焦化废水混凝后絮凝体的Zeta电位显示该最佳条件下混凝后絮凝体的Zeta电位最大。
2015年02期 v.41 4-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杨红薇;陈佼;何婷;
采用SBR法处理高盐肝素钠生产废水,探讨了曝气时间、进水p H、温度等参数对COD和氨氮降解效果及污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曝气时间为10 h、进水p H为7.5、反应温度在26~29℃时,COD和氨氮去除率均能稳定在85%以上;对氨氮去除效果较差的反应器,适当添加K+、Ca2+、Mg2+可以取得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K+对Na+和NH4+双重毒性抑制的拮抗效应最明显;经参数优化后的SBR反应器对不同污泥负荷和盐度负荷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受到冲击后COD和氨氮去除率均能在2~3个运行周期内恢复至90%以上。
2015年02期 v.41 7-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周敏;孙文全;陆曦;龙建;李金鑫;李丹丹;
采用臭氧氧化法对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速率、p H和温度对COD、蛋白质、色度以及生化尾水中的腐殖酸的去除效果,通过BOD/COD变化分析了臭氧氧化法对生化尾水可生化性的提高作用。结果表明:在p H 5.0,温度35℃,臭氧投加速率9.33 mg/(L·min),反应120 min的条件下,垃圾渗滤液的生化尾水中的COD、蛋白质、色度以及腐殖酸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6.2%、90.5%、97.5%和93.0%,BOD/COD从0.32提升到0.56,生化性有了很大提高。
2015年02期 v.41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刘业炳;孙英杰;鞠兴华;陈晓国;申胜利;刘小英;
西安高新区第二污水厂近期和远期设计规模分别为5×104m3/d和10×104m3/d,采用A2/O-混合反应沉淀-砂滤组合工艺,出水执行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同时采用活性氧进行除臭。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来水量的变化,在各处理单元进行合理选择,为相关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015年02期 v.41 13-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郭蒙蒙;戴博文;赵思远;赵贤广;徐炎华;
本文采用ABR+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含苯酚的高COD有毒有机废水,实验研究了ABR反应器的抗毒性及对COD、苯酚和NH3-N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废水COD和苯酚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厌氧阶段;在苯酚质量浓度1 000 mg/L左右时,ABR反应器和常规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ABR反应器对苯酚的耐受浓度明显高于常规厌氧反应器;相比于常规厌氧反应器,ABR反应器推流式的特性实现了产酸和产甲烷优势菌群的分离,具有较高的COD、苯酚的去除率和较强的抗毒性;对NH3-N的去除,ABR反应器的强化效果不明显。
2015年02期 v.41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付丹;
本文研究了改性活性炭纤维对炸药废水中TNT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1 mol/L HNO3改性的活性炭纤维吸附效果最好,其对炸药废水中TNT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为0.6 g/25 m L,吸附平衡时间为60 min,升温有利于吸附进行。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均能较好地描述活性炭纤维对TNT的吸附,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规律。
2015年02期 v.4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潘超;左宇军;
为提高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针对现阶段瓦斯爆炸的模糊性、复杂性及多元性特征,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运用于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引入9标度法、模糊一致判断矩阵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在改进的三类危险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现场工作人员及专家对二级评价指标的评分,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构建了基于FAHP-FCE模型的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方法,确立了基于该模型的瓦斯爆炸危险性等级量化标准。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实现瓦斯爆炸危险性辨析和分级。
2015年02期 v.41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周爱桃;王凯;徐屯;蒋一峰;
为了有效收集风流,本文提出了扩散体型挡风坝集风系统,确定了扩散体挡风坝模型的尺寸,通过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入口风速时,扩散体坝体截面中心点至地面不同高度点风速,并确定了风速增大倍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基于风洞的扩散体挡风坝集风实验,结果表明:扩散体挡风坝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风速均增加近0.5倍左右,挡风坝集风效果明显。研究结论对挡风坝风力发电系统的工程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2015年02期 v.41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李兆周;梁天水;钟委;刘中麟;
利用CFD数值模拟研究封闭空间内甲烷燃烧火焰在常重力和微重力两种环境中自熄灭时间的不同,分析火焰自熄灭时间与火源热释放速率、封闭空间体积、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火源热释放速率一定时,微重力环境中火焰自熄灭时间数倍于常重力环境中的情况。当封闭空间体积一定时,小火源功率在微重力环境中的自熄灭时间远大于常重力环境中的情况。因此,微重力环境中不宜采用窒息灭火法。
2015年02期 v.41 41-4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代张音;
文章在分析"成功树"法求事故树最小径集不足的基础上,结合煤矿五大灾害复杂事故树分析的特点,运用布尔代数和福塞尔行列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两种事故树最小径集的求解方法。通过一个煤矿复杂事故树分析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实现事故树分析计算机化提供了有效的算法支撑。
2015年02期 v.41 44-4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张世翔;田琴丹;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有很大影响,包括电压水平、故障水平、线损、安全性、网络可靠性等方面,且其影响程度与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和安装位置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径向式配电网、分布式电源的功率模型和恒功率静态负荷模型,分析和评估当两个等效的分布式电源系统同时并入简单径向配电网时,配电网线损的变化情况。文中,通过搭建理想模型,得出量化线损变化率的具体计算公式并对模型结果进行评述和讨论,将对未来提高线路输电效率的研究和保障配电网安全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02期 v.41 46-4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熊从贵;林翔;林通;
氨制冷系统压力管道在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工作参数下运行,压力管道的安全性能与设计、安装、检验试验和使用密切相关。关注氨制冷系统压力管道在设计、安装、检验试验和使用方面常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整改,对预防和提高氨制冷系统压力管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2期 v.41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李丽;张启云;
为探讨消极休息与积极休息对缓解监控作业疲劳的作用,在分析监控作业特点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语言编程模拟监控作业,设计两个主实验分别从主观评价及生理心理指标测量等方面对被试者在采用不同方式休息前后的疲劳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较多采用的消极休息方式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较好缓解监控作业疲劳,以小强度运动为主的积极休息方式也能够较好地起到缓解监控作业疲劳的效果。但经过同样时间、同样强度的监控作业后,在相同短的休息时间内,采用积极休息方式比采用消极休息方式对于缓解监控作业疲劳更有效。
2015年02期 v.41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狄育慧;周林园;林鹏;赵伟;陈爱娟;
基于印刷车间工艺特点对温湿度等环境参数的要求,结合空气处理过程焓湿图分析了实现印刷车间温湿度控制的几种空气处理方案在节能方面的优势,并指出了其适用场合的局限性。结合热回收方案对适合印刷车间的空调节能技术进行了论述,旨在优化车间内部生产环境,为实现节能减排以及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2015年02期 v.41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闫肃;陈曦;谷宗辉;
一种正确有效的飞行训练评估方法是保障飞行训练质量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而传统的评估方法多采用单一指标评价法或横向指标比较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没有充分考虑到评估体系自身的多样性,不能够真实反映飞行训练状态。本文提出了以模糊综合法为主体,专家评价、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构造隶属度矩阵,建立飞行训练评估模型,克服了飞行教员评价的主观性,比较全面、客观的进行综合评估,量化计算过程,为真实、有效的飞行训练奠定基础。
2015年02期 v.4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范茂魁;杨千红;冯时进;赵春梅;普娟娟;
为分析我国消防员灭火救援中伤亡的原因,减少消防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统计了消防部队2005年~2013年共发生的70起消防员灭火救援中伤亡情况、伤亡原因,并对比美国消防员灭火救援中伤亡情况。结果表明,造成我国消防员灭火救援中伤亡的原因既有灭火救援危险性高的客观原因,也有消防员灭火救援经验缺乏、消防员防护装备配备不科学、安全保障技术应用不当等主观原因。要减少消防员灭火救援中伤亡事故的发生,应从提高消防员灾害事故现场风险评估能力、科学配备消防装备、提高消防员灭火救援专业能力和安全保障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加以改进。
2015年02期 v.41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李红艳;
为了减少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以"4.20"雅安地震为例,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大且后果严重、救援紧迫性强、参与主体多元化等特点。与汶川地震比较,雅安地震在救灾反应速度、救灾手段和救灾效率3个方面有比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管理混乱、信息混乱、角色混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为类似事件应急管理提供参考与思路。
2015年02期 v.41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梁华;王爽;业成;
以南京化工园区为例,通过对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的研究探讨,提出了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风险定量简单、缺乏参考价值的问题,引入了定性和定量两类风险隐患分析方法,使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的定量分析更具科学合理性;针对特种设备风险评价系统操作复杂、实用性差的问题,结合南京化工园区特种设备管理情况和设备的固有危险性原理合理定义了设备风险影响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定量加权平均法完善了特种设备风险等级的科学划分;针对化工园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设备风险管理脱节的问题,引入法律中特种设备分类监管理念,设计了具备5级水平的分类监管模型,科学优化了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的管理模式。提出的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优化方法有助于工程实际应用,使得风险定量更加精确可行,突出了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重点,有利于政府、企业的风险监管工作。
2015年02期 v.41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邹碧海;梁元杰;梁开武;
本文通过对天然气净化厂员工问卷调查,结合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安全管理专家的意见,建立了天然气净化厂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建立了评判矩阵,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得出该天然气净化厂的安全管理能力等级。本次评价对于增强天然气净化厂的安全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15年02期 v.41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邬开发;刘峰;展之发;乐有邦;陈美龄;
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冶金行业安全标准对比研究》项目开展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我国与欧美国家冶金行业安全标准体系和相关专业安全标准条款的对比内容,分析了我国冶金行业安全标准同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冶金行业安全标准实现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的对策措施和工作方向。
2015年02期 v.41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