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与环保


污水处理

  • 基于GAC颗粒污泥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的快速启动

    张红伟;吴鲜梅;华文强;农秋悦;张文杰;

    以GAC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研究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快速启动的条件及运行参数。反应器的启动在17 d内完成,总氮容积负荷达到1.62 kg/(m3·d)。采用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方式提高反应器负荷,14 d内反应器总氮容积负荷能快速升至1.45 kg/(m3·d),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低基质浓度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方式更利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第18~21 d平均产气速率为1.1 L/h,用气相色谱仪对EGSB反应器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析,N2O、CO2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0.8%、0.02%,如何降低气体中N2O的浓度需要进一步研究。

    2015年02期 v.4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壳聚糖改性高分子絮凝剂对焦化废水Zeta电位的影响研究

    欧文波;祝方;贾文珍;万鹏;史长苗;

    采用混凝过程对焦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研究,研究了壳聚糖改性高分子混凝剂的剂量、p H值对焦化废水浊度去除率和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凝过程中壳聚糖改性高分子絮凝剂剂量为200mg/L,p H值为7的最佳条件下浊度去除率比色度去除率更好,它们分别是94.44%和66.67%。焦化废水混凝后絮凝体的Zeta电位显示该最佳条件下混凝后絮凝体的Zeta电位最大。

    2015年02期 v.41 4-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SBR法处理高盐肝素废水运行参数优化研究

    杨红薇;陈佼;何婷;

    采用SBR法处理高盐肝素钠生产废水,探讨了曝气时间、进水p H、温度等参数对COD和氨氮降解效果及污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曝气时间为10 h、进水p H为7.5、反应温度在26~29℃时,COD和氨氮去除率均能稳定在85%以上;对氨氮去除效果较差的反应器,适当添加K+、Ca2+、Mg2+可以取得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K+对Na+和NH4+双重毒性抑制的拮抗效应最明显;经参数优化后的SBR反应器对不同污泥负荷和盐度负荷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受到冲击后COD和氨氮去除率均能在2~3个运行周期内恢复至90%以上。

    2015年02期 v.41 7-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臭氧化技术在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周敏;孙文全;陆曦;龙建;李金鑫;李丹丹;

    采用臭氧氧化法对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速率、p H和温度对COD、蛋白质、色度以及生化尾水中的腐殖酸的去除效果,通过BOD/COD变化分析了臭氧氧化法对生化尾水可生化性的提高作用。结果表明:在p H 5.0,温度35℃,臭氧投加速率9.33 mg/(L·min),反应120 min的条件下,垃圾渗滤液的生化尾水中的COD、蛋白质、色度以及腐殖酸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6.2%、90.5%、97.5%和93.0%,BOD/COD从0.32提升到0.56,生化性有了很大提高。

    2015年02期 v.41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西安市高新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总结分析

    刘业炳;孙英杰;鞠兴华;陈晓国;申胜利;刘小英;

    西安高新区第二污水厂近期和远期设计规模分别为5×104m3/d和10×104m3/d,采用A2/O-混合反应沉淀-砂滤组合工艺,出水执行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同时采用活性氧进行除臭。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来水量的变化,在各处理单元进行合理选择,为相关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015年02期 v.41 13-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ABR+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有毒有机废水

    郭蒙蒙;戴博文;赵思远;赵贤广;徐炎华;

    本文采用ABR+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含苯酚的高COD有毒有机废水,实验研究了ABR反应器的抗毒性及对COD、苯酚和NH3-N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废水COD和苯酚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厌氧阶段;在苯酚质量浓度1 000 mg/L左右时,ABR反应器和常规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ABR反应器对苯酚的耐受浓度明显高于常规厌氧反应器;相比于常规厌氧反应器,ABR反应器推流式的特性实现了产酸和产甲烷优势菌群的分离,具有较高的COD、苯酚的去除率和较强的抗毒性;对NH3-N的去除,ABR反应器的强化效果不明显。

    2015年02期 v.41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改性活性炭纤维吸附炸药废水中TNT实验研究

    付丹;

    本文研究了改性活性炭纤维对炸药废水中TNT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1 mol/L HNO3改性的活性炭纤维吸附效果最好,其对炸药废水中TNT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为0.6 g/25 m L,吸附平衡时间为60 min,升温有利于吸附进行。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均能较好地描述活性炭纤维对TNT的吸附,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规律。

    2015年02期 v.4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环境工程

  • 水源水水质风险评价的讨论及实例——以南方N市为例

    石健;顾宇人;顾圣全;曹林春;徐永进;陈浩然;

    水质风险评价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数据收集以及评估、有毒性评价、暴露评价、风险表征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以长江水为饮用水源水的N市水质健康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并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水源水体中致癌物质六价铬、砷的风险值较高,镉的风险值虽未超标但也已经接近国际标准;非致癌物质氟化物、铅、铁、氨氮、汞、氰化物、锰、挥发酚的非致癌风险都低于国际水平;水源水中11项污染物的危害指数排序为:砷>氟化物>六价铬>铅>镉>铁>氨氮>汞>氰化物>锰>挥发酚,其绝对值大部分都超过了1。

    2015年02期 v.41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铬渣中铬的浸出行为

    宋立钢;毛磊;杨宝滋;朱小涛;李肖肖;

    采用BCR法连续浸提研究铬渣中铬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铬渣中总铬和六价铬主要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形式存在;通过铬渣动态连续浸提实验与静态浸提实验研究了浸提剂和活性炭对铬渣中铬浸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p H值为3.1的醋酸浸提剂浸出液中铬浓度最低,且添加活性炭后的静态浸出液中铬的浓度有不同程度降低。

    2015年02期 v.41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草酸对Cr胁迫下李氏禾解毒性能的影响

    游少鸿;赵永臣;张庆军;林华;吴迪;王嘉捷;徐铭泽;

    结合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草酸对Cr胁迫下李氏禾解毒性能的影响。研究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糖、生长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筛选出最能表征李氏禾生长特性的指标,进而较科学的研究外源草酸对Cr胁迫下李氏禾解毒性能的影响。Cr质量浓度为0、200、400 mg/kg的土壤中,适当浓度草酸对李氏禾CAT影响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当土壤中Cr质量浓度200 mg/kg,草酸质量浓度为80、120 mg/kg时,可溶性糖浓度分别比本组对照降低了23.59%、32.65%;株高可作为关键因子的关键变量。外源草酸可以增强李氏禾对Cr的解毒性能且与草酸浓度有关,因子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李氏禾研究中。

    2015年02期 v.41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安全工程

  • 基于FAHP-FCE模型的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研究

    潘超;左宇军;

    为提高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针对现阶段瓦斯爆炸的模糊性、复杂性及多元性特征,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运用于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引入9标度法、模糊一致判断矩阵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在改进的三类危险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现场工作人员及专家对二级评价指标的评分,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构建了基于FAHP-FCE模型的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方法,确立了基于该模型的瓦斯爆炸危险性等级量化标准。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实现瓦斯爆炸危险性辨析和分级。

    2015年02期 v.41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扩散体型挡风坝集风系统研究

    周爱桃;王凯;徐屯;蒋一峰;

    为了有效收集风流,本文提出了扩散体型挡风坝集风系统,确定了扩散体挡风坝模型的尺寸,通过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入口风速时,扩散体坝体截面中心点至地面不同高度点风速,并确定了风速增大倍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基于风洞的扩散体挡风坝集风实验,结果表明:扩散体挡风坝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风速均增加近0.5倍左右,挡风坝集风效果明显。研究结论对挡风坝风力发电系统的工程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2015年02期 v.41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封闭空间火焰自熄灭时间数值模拟研究

    李兆周;梁天水;钟委;刘中麟;

    利用CFD数值模拟研究封闭空间内甲烷燃烧火焰在常重力和微重力两种环境中自熄灭时间的不同,分析火焰自熄灭时间与火源热释放速率、封闭空间体积、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火源热释放速率一定时,微重力环境中火焰自熄灭时间数倍于常重力环境中的情况。当封闭空间体积一定时,小火源功率在微重力环境中的自熄灭时间远大于常重力环境中的情况。因此,微重力环境中不宜采用窒息灭火法。

    2015年02期 v.41 41-4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煤矿复杂事故树最小径集算法研究

    代张音;

    文章在分析"成功树"法求事故树最小径集不足的基础上,结合煤矿五大灾害复杂事故树分析的特点,运用布尔代数和福塞尔行列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两种事故树最小径集的求解方法。通过一个煤矿复杂事故树分析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实现事故树分析计算机化提供了有效的算法支撑。

    2015年02期 v.41 44-4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基于径向线损的DG对配电网安全的影响研究

    张世翔;田琴丹;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有很大影响,包括电压水平、故障水平、线损、安全性、网络可靠性等方面,且其影响程度与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和安装位置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径向式配电网、分布式电源的功率模型和恒功率静态负荷模型,分析和评估当两个等效的分布式电源系统同时并入简单径向配电网时,配电网线损的变化情况。文中,通过搭建理想模型,得出量化线损变化率的具体计算公式并对模型结果进行评述和讨论,将对未来提高线路输电效率的研究和保障配电网安全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02期 v.41 46-4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氨制冷系统的压力管道安全

    熊从贵;林翔;林通;

    氨制冷系统压力管道在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工作参数下运行,压力管道的安全性能与设计、安装、检验试验和使用密切相关。关注氨制冷系统压力管道在设计、安装、检验试验和使用方面常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整改,对预防和提高氨制冷系统压力管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2期 v.41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循环经济

  • 油漆废渣处理技术综述

    钱晓荣;董锐;唐帆;董悦;

    探讨了油漆废渣的成分与特性,分析了油漆废渣的危害,对比了油漆废渣的处理方式,综述了油漆废渣循环再生、回收利用、制备功能材料、堆肥等综合利用方法,并就当前油漆废渣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2015年02期 v.41 52-5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中小型工业锅炉系统节能改造难度分析及对策

    万玉婷;江楠;简志良;黎海;

    从锅炉结构改造、燃烧系统改造及运行管理完善和配套系统优化三个方面简要概述了现有的工业锅炉改造技术;分析了中小型工业锅炉系统节能改造的难度,提出了实现中小型工业锅炉系统节能改造的对策及改造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对中小型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5年02期 v.41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管式加热炉间壁式空气预热器现状分析及方案优化

    姜国平;汤占岐;李瑞秋;

    管式加热炉排出的高温烟气夹带大量的热量,降低排烟温度、减少排烟热损失可以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以目前常用的烟气直接预热空气和烟气间接预热空气两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对烟气预热器的结构、排列方式进行改进,降低管式加热炉的能耗。

    2015年02期 v.41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基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

    徐军委;

    本文以我国1997—2010年的消费结构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然后通过MATLAB预测了我国未来十年的能源消费结构,结合我国政府承诺的非化石能源目标对模型预测结果做了进一步的修正,最后根据能源发展趋势给出了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策略。

    2015年02期 v.41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烟尘治理

  • 烟煤颗粒燃烧生成PM10粒径分布研究

    郑丽;龚志军;金光;武文斐;

    为了对流化床炉燃烧产生细颗粒物的排放加以控制,本实验采用烟煤,在马弗炉静态燃烧条件下,改变燃烧时间、燃烧温度、煤颗粒的尺寸,对收集到的煤灰进行粒度分析,得出不同燃烧工况对细颗粒物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燃烧时间越长,在煤完全燃尽之前,产生细颗粒物粒度呈二次多项式分布,先逐渐减小,达到最小值后,又缓慢增大;采用较高的温度,有助于降低可吸入颗粒物的产生;不同粒径原煤对产生PM10粒度影响较大。

    2015年02期 v.41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某火电厂FGD工艺及其运行现状分析

    汤红妍;刘高雷;唐宇;翟亚飞;朱全亮;

    某火力发电厂FGD系统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FGD系统中设置有旁路挡板,在正常运行时,其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低于400 mg/m3,达到国家排放要求。FGD系统运行中异常主要表现在原烟气SO2浓度超标,增压风机、GGH、吸收塔除雾器等设备易发生故障,导致脱硫效率下降,不能够达标排放,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应注意防范。

    2015年02期 v.41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职业安全与健康

  • 不同休息方式对缓解监控作业疲劳的作用研究

    李丽;张启云;

    为探讨消极休息与积极休息对缓解监控作业疲劳的作用,在分析监控作业特点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语言编程模拟监控作业,设计两个主实验分别从主观评价及生理心理指标测量等方面对被试者在采用不同方式休息前后的疲劳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较多采用的消极休息方式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较好缓解监控作业疲劳,以小强度运动为主的积极休息方式也能够较好地起到缓解监控作业疲劳的效果。但经过同样时间、同样强度的监控作业后,在相同短的休息时间内,采用积极休息方式比采用消极休息方式对于缓解监控作业疲劳更有效。

    2015年02期 v.41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印刷车间空气处理方案的节能分析

    狄育慧;周林园;林鹏;赵伟;陈爱娟;

    基于印刷车间工艺特点对温湿度等环境参数的要求,结合空气处理过程焓湿图分析了实现印刷车间温湿度控制的几种空气处理方案在节能方面的优势,并指出了其适用场合的局限性。结合热回收方案对适合印刷车间的空调节能技术进行了论述,旨在优化车间内部生产环境,为实现节能减排以及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2015年02期 v.41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基于模糊AHP模型的飞行评价体系

    闫肃;陈曦;谷宗辉;

    一种正确有效的飞行训练评估方法是保障飞行训练质量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而传统的评估方法多采用单一指标评价法或横向指标比较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没有充分考虑到评估体系自身的多样性,不能够真实反映飞行训练状态。本文提出了以模糊综合法为主体,专家评价、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构造隶属度矩阵,建立飞行训练评估模型,克服了飞行教员评价的主观性,比较全面、客观的进行综合评估,量化计算过程,为真实、有效的飞行训练奠定基础。

    2015年02期 v.4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我国消防员灭火救援中伤亡情况研究

    范茂魁;杨千红;冯时进;赵春梅;普娟娟;

    为分析我国消防员灭火救援中伤亡的原因,减少消防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统计了消防部队2005年~2013年共发生的70起消防员灭火救援中伤亡情况、伤亡原因,并对比美国消防员灭火救援中伤亡情况。结果表明,造成我国消防员灭火救援中伤亡的原因既有灭火救援危险性高的客观原因,也有消防员灭火救援经验缺乏、消防员防护装备配备不科学、安全保障技术应用不当等主观原因。要减少消防员灭火救援中伤亡事故的发生,应从提高消防员灾害事故现场风险评估能力、科学配备消防装备、提高消防员灭火救援专业能力和安全保障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加以改进。

    2015年02期 v.41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安全管理

  •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新思考——以“4.20”雅安地震为例

    李红艳;

    为了减少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以"4.20"雅安地震为例,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大且后果严重、救援紧迫性强、参与主体多元化等特点。与汶川地震比较,雅安地震在救灾反应速度、救灾手段和救灾效率3个方面有比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管理混乱、信息混乱、角色混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为类似事件应急管理提供参考与思路。

    2015年02期 v.41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优化研究

    梁华;王爽;业成;

    以南京化工园区为例,通过对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的研究探讨,提出了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风险定量简单、缺乏参考价值的问题,引入了定性和定量两类风险隐患分析方法,使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的定量分析更具科学合理性;针对特种设备风险评价系统操作复杂、实用性差的问题,结合南京化工园区特种设备管理情况和设备的固有危险性原理合理定义了设备风险影响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定量加权平均法完善了特种设备风险等级的科学划分;针对化工园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设备风险管理脱节的问题,引入法律中特种设备分类监管理念,设计了具备5级水平的分类监管模型,科学优化了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的管理模式。提出的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优化方法有助于工程实际应用,使得风险定量更加精确可行,突出了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重点,有利于政府、企业的风险监管工作。

    2015年02期 v.41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天然气净化厂安全管理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邹碧海;梁元杰;梁开武;

    本文通过对天然气净化厂员工问卷调查,结合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安全管理专家的意见,建立了天然气净化厂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建立了评判矩阵,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得出该天然气净化厂的安全管理能力等级。本次评价对于增强天然气净化厂的安全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15年02期 v.41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国内外冶金行业安全标准对比研究与分析

    邬开发;刘峰;展之发;乐有邦;陈美龄;

    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冶金行业安全标准对比研究》项目开展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我国与欧美国家冶金行业安全标准体系和相关专业安全标准条款的对比内容,分析了我国冶金行业安全标准同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冶金行业安全标准实现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的对策措施和工作方向。

    2015年02期 v.41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论文信息

  • APOSHO29亚太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组织年会

    <正>2014年7月2曰至6曰第29届亚太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组织(APOSHO)年会在泰国曼谷国际商贸会展中心召开,来自亚太地区中国、泰国、摩大利亚、英国、曰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香港、台湾等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卫生组组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加强全球职业安全健康标准的合作"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期间交流的论文主要包括:

    2015年02期 v.41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 下载本期数据